读《满庭芬芳》有感
陈莉莉
林语堂说过,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有儿女伴身边。这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是二孩的到来,给我的生活又添了无尽的欢喜。在无尽的生活中,有书的陪伴,让我的生活更加充满韵味。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在闲暇的日子,我的最爱便是沏一杯绿茶,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在一个舒适的角落里,静静阅读或者与大宝二宝一起共读。
最近,我在和煦的春光里,如饥似渴地读完了《满庭芬芳》。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如何打造幸福生活,如何用心体味幸福的感觉,这也引发我这个二胎中年女性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幸福观。央视曾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普通百姓,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成为热门话题。对于失业的人来说有份工作就是幸福,对于处于贫困线下的人来说有钱就是幸福,对于工作繁忙的都市白领来说有时间休息就是幸福,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能看见东西就是幸福……其实,正如《满庭芬芳》编者引言所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幸福是生活的必需;幸福是活在当下;幸福是快乐的感觉;幸福是一种爱,幸福是人类一种既古老又永远恒新的追求目标。作为女人,什么是幸福呢?有人告诉我们,女人不必太美,只要有人深爱;女人不必太富,只要过得幸福;女人不必太强,只要活得尊贵。
书是人性净化器,给人心灵荡涤,使人大彻大悟。畅游书海,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从唐传奇到四大名著,让我了解到了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读懂了做人的尊严、做人的意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位不屈服于风暴,勇于抗击的老者让我肃然起敬;小仲马的《茶花女》让我铭记,只要心存真情,人格将永具魅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人生的真谛,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即使失败,那也是一种含泪的笑;我感动于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佩服李老师的朴素与真诚,感动于他对学生那平等的、民主的、发自内心的、不含杂质的爱。
最美好的阅读,是和两个孩子一起阅读。曾经听到一位老同学向我倾诉说,孩子很乖巧,却不爱读书,给买了很多书却闲置在角落。我反问她,那你回家读书吗?她则开启了祥林嫂模式,反复诉说自己工作一天的劳累,回到家还要料理繁琐的家务,哪有时间看书。回到家,躺在床上我脑海里浮想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家里的小书房里,我泡着一杯香茗,在墨迹书香的味道陪伴下,读书,写字。而我那小女儿也有样学样的捧着自己的童话书看着,一抹斜阳照进来,洒在他身上,像极了童话里的天使,那画面真是美极了。当一位温柔的妈妈给孩子讲《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这让妈妈缩短了与孩子们心灵交流的距离,让大人保持一份童真童趣。孩子的发现会让你惊喜不已,孩子的思维会让你变得更加纯净,孩子的喜怒哀乐,会让你心海泛起涟漪。
女人在阅读中,铸就了一种宽容和善良的优良品质,不仅使自己养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变得智慧,也影响着下一代去读书,修身养性。潜移默化中,小小的他也会捧起书本。
当你经历少女时代的华而不实,步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繁琐中,在闻过了浓郁的油烟味之后,或许更加需要一本好书来慰藉自己,静下心来,抒发对生活的细微感悟。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和无能为力,坦然面对,在丰富多姿的人生轨迹里也充满了梦想和希望,生机蓬勃,阳光快乐。
闲暇之余,一卷诗意,几处闲情。读书其实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多读书,可以让女人变得更加博学、自信;多读好书,可以让女人学会从容和谦和、忍让。读书不是做样子给谁看,并不需要别人的喝彩,读书只是享受着孤独的快乐,品尝着生活酸甜苦辣的滋味,感悟着人生的浮华和喧嚣。读书,让一个女人更成熟,更有魅力,更神秘,不是变得内向而是变的内敛。充盈着书香味的女人,也许伤怀,多愁,善感,却和着柔情,只是想倾付于笔墨,与文字相恋为伴。
满庭芬芳,对于这一切的拥有我心存感恩,心中常有善念,感激上苍的眷顾。
作者:陈莉莉,滕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