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市政协委员、善南街道党委副书记、政协工作室主任 王海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市的教育工作在校舍建设、教育管理、薄弱学校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但是,基础教育工作为全市社会事业的战略性任务,在均衡发展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一是部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学校之间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师资力量不平衡,部分镇街教师超员,部分镇街教师缺员;三是择校热现象持续升温,部分城区学校还存在大班额现象;四是受土地因素的制约,部分学校幼儿园改扩建任务无法完成;五是由于部分社区缺少公办幼儿园,普通家庭孩子入园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可以说,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仍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下面,就如何加快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真正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市虽然实施了教师工资统一发放,教师实行支教交流等措施,但教师的工资仍然是镇街财政负担,教育的人权、财权仍然在镇街,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镇街校际间教师的交流,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导致各镇街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真正落实之后,教师在各镇街之间交流不再受镇街财力的制约,每年在教师招考中受到的来自镇街这一层级的限制也会减少。目前,全市每年办理退休手续的教师大约300人左右,而每年招考的教师只有150人左右,有些镇街实际缺员,但是由于财力紧张,没能正常补充教师。另外,建议市政府将镇街中小学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真正达到教育事权、人权、财权的统一,实现县域内教师同工同酬,同时明确镇街和村(居)级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主体,确保教师工资足额及时发放。
二、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严格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通知》精神,建议市政府对全市中小学进行摸底调查,由市政府列出专项资金,配足配齐各种内部设施。对于校舍陈旧、建筑面积不足和操场面积不足的学校,在土地使用上给予倾斜,划拨专项用地指标,按标准进行改扩建或者异地新建。例如,善南街道中心小学由于受城区规划的限制,新规划校区不能实施拆迁,导致学校建设工作不能顺利实施,办学条件与兄弟镇街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建议将开发区内没有效益的废弃厂区划拨为教育用地,异地新建善南街道中心小学,从而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在办学条件上的均衡发展。
三、规范城区幼儿园建设,将小区幼儿园收归公办。目前,我市城区各居民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基本都规划建设了幼儿园,但绝大多数是由小区物业或者开发商将房屋承包给私人运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且收费较高、管理困难,由于公办幼儿园较少,导致公办幼儿园入园难,群众意见较大,建议市政府进一步规范城区幼儿园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拨付专项资金,将各小区规划建设的幼儿园收归国办,采取市教育局和街道办事处统一运作管理的办园模式,按公办幼儿园标准收费,真正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四、全面实施高中进城战略。目前,全市农村高中学校还有三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生困难,导致部分教育资源浪费,而城区高中学校则是人满为患,建议市政府对城区高中学校重新规划布局,将农村高中全部迁入城区,均衡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打造各高中学校公平竞争的平台,降低老百姓过分依赖少数重点高中的热度,真正均衡各高中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