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通知公告
关于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专题协商的建议报告
时间:2016-03-04

政协滕州市委员会

关于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专题协商的

市委、市政府:

切实改善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现状,提出促进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提升的对策建议,市政协根据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议”的精神,224日召开关于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协商座谈会。会上,政协常委姜兆瑞、夏洪亮,市政协委员陈勇、颜玉华、孙中辉、吴刚、李海荣分别从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等方面,对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长瑞、副局长徐明新同志汇报了我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情况;市政协副主席李怀兴同志主持会议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强调,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涛同志代表市政府作了表态讲话,市政协主席李健同志作了总结讲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现将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协商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现状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工作,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公共设施数量、服务功能得到增强,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理顺体制机制,着力提升管理效能去年以来,按照市政府机构改革要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完成市政、园林整建制划转相关工作,理顺了工作机制,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形成了高效、协调、统一的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工作格局。

(二)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推进实施。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先后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正在积极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修编《城区景观亮化规划》,将进一步提升公共设施建设的科学性、严肃性。二是实施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新建北辛植物园、弘道公园,改造龙泉植物园,实施了秀美荆河坝内绿化续建工程、裸露土地绿化整治、增绿增花工程等重点绿化项目,栽植行道树和各类花卉苗木500余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绿地率达到3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7平方米。今年1月,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是强化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新建改建城乡垃圾中转站42座,城区改建公厕80座,新建25座,增配果皮箱1200余个,各镇村配置大型密闭式垃圾压缩车20辆、小型勾臂车56部、村级保洁车3900余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四是扎实开展各类市政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完成30余条道路的维修,累计维修沥青路面3.7万平方米、整修路沿石6200余米,完成人行道沥青彩化8400余平方米,补换缺失破损检井盖、雨水篦、盖板2800余块(套),改造排水管网1100余米,维修路灯5600余盏套,更换电缆7000余米,安装路灯智能远程控制终端26处;实施重要节点、广场、楼体亮化工程80余处,打造了璀璨夺目的城市夜景。

(三)坚持精细化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从市容管理、环境卫生、景观亮化、园林绿化、停车管理、市政管养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具体的精细化管理标准,累计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80余项;积极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向定量、动态、实时、精细转变。二是加强城市容貌秩序的管理。对龙泉广场、荆河公园、各类游园以及其它新建公共场所,实行“定人、定岗、定责”集中管理,使城市客厅更美、更靓,更加便民。针对群众买菜难、停车难等问题,建设临时便民摊点群50余处,疏导安置摊点1100余个,施划临时停车泊位7000余个,确保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强化园林绿化管养。建立绿化管养常态化机制,对管理区域实行网格化划分,根据季节特点,及时开展苗木抗旱、保绿、防冻、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去年累计修剪行道树1.2万余棵,花灌木40余万株,修剪绿篱20余万平方米,草坪180余万平方米,补植更换各类苗木1000余株四是加强环卫设施管理。全面推行洒水、机洗、机扫、人工保洁和上门收集的“五位一体”保洁模式,城区主次干道和公共广场机械化保洁率达到85%城区实行全天候巡回捡拾,垃圾定时上门收集,密闭压缩运输,减少二次污染,确保每天1000余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对城区沿街公厕、垃圾中转站实行“星级管理”,全天候保洁。五是加强市政设施管养。完善精细化管理养护标准,制定工作细则和考核办法,建立起“信息收集、调度运行、维修处置、工作保障”四位一体的市政设施管理和养护工作新机制,达到了“灯亮、路平、排水通、桥梁固牢、安全度汛”的管理目标。

(四)加大执法力度,保障设施运行良好。规范城市道路占用、开挖,园林苗木砍伐、移植和“绿色图章”审批等行为,确保公共设施安全运行。组建市政、园林、环卫专业执法队伍,规范执法办案程序,统一执法文书及规范名称。加大对破坏公共设施的管理执法力度,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障了公共设施不受侵害。

二、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我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市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础设施需改造提升我市绿化及公共设施存在破损严重、修复慢等问题,亟需改造提升。尤其是涉及创城硬性指标的餐厨垃圾处理场、建筑垃圾消纳场、粪便处理场还未完成选址建设,部分旱厕、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需进行升级改造,垃圾箱、果皮箱相对缺少,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二是绿化特色不突出,分布不均衡目前城区绿化过分强调“高大厚密彩”,忽视了疏密相间、人与景区互动;造林绿化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不注重树种搭配,景观效果不突出。三是养护经费投入不足,重建轻管现象突出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城区公共设施管养费用实际投入与养护需求差距较大,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设施维护效果。如我市在城市道路、排水排污设施方面的年度实际维护费仅占年度需量的1/3四是管护作业手段落后,维护周期长。由于投入不足和装备落后,不能满足当前的管护需求,往往造成维护周期长,维护效果差,制约了各类公共设施的运行和功能发挥。五是建管责任不明确,移交机制不健全绿化及公共设施移交机制不健全,导致设施建设完成后,不能很好的纳入正常的管养维护范围,影响了后续管理与维护。六是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有待加强少数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偷盗、破坏公共设施行为时有发生,全民参与共同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氛围还需要加强。

三、关于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的意见建议

绿化和公共设施是城市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这些设施能否正常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城市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工作力度,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科学规划作先导,加快建设展新姿。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要求,合理做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依照创城标准,加快推进粪肥无害化处理场项目选址、建设步伐,尽快实现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开展旱厕改造、水厕升级、旅游公厕新建改建工作,全面提升公厕标准和管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如厕满意度。加快建筑垃圾消纳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公共自行车二期、城市新空间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抓好城市亮化,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坚持高标准规划绿化设施,一张蓝图绘到底。合理布局城市绿地,促进绿地均衡发展,满足市民诉求;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适合我市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的本土树种植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施生态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河道、景观水体护坡的生态化、自然化建设与修复工作;进一步推进城区裸露土地绿化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因裸致脏、由露扬尘”的问题;重点实施荆河公园升级改造、秀美荆河绿化等公园绿化建设工程,解决公园绿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大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养护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不断推动城市绿化向美化、艺术化转变。

(二)多措并举大投入,交接完善不留隙建立健全维护资金保障体系,按照年度维护计划,足额拨付维护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设施增加比例相应增加管护费用,避免因资金不到位而影响维护质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减少因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对城区老化和功能低下的设施编制改造计划,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加大设备投入,购置相应的养护设备,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管护质量。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明确城市建成区内环卫市政园林设施养护管理意见》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城管部门和其它部门、镇街的职责与管养范围,明确责任,杜绝监管缺位;对今后新建改造完成的各类环卫市政园林设施,理顺交接管养体制,建立完善交接管养新机制,明确交接条件、标准、程序、档案移交以及管养经费保障措施,确保监管到位。

(三)资源平台共分享,管理模式再创新。依托智慧滕州建设,建立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以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市政、园林、环卫等涉及绿化和公共设施管理的数字平台分支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管理、及时维护,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深化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一盘棋思想,在工作中,以城市道路为载体,试行环卫、市政、绿化等“多位一体”综合养护管理模式,将道路保洁、市政设施养护、绿化养护等工作统筹推进,彻底解决重复作业、相互影响、效率低下弊端,全面提升城市管护水平。

(四)热点难点快解决,良好氛围要形成。在涉及全市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项目时,应广泛征求和接受市民合理的意见建议,使建设与管理工作更接地气,更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对于群众反映的绿化及公共设施建设与管养问题,要认真办理,找出对策,加以解决,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和满意度。要广泛宣传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管理、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加大对破坏、盗窃绿化及公共设施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不断推动爱护绿化及公共设施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倡导爱护绿地、保护公共设施的理念,更好地把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新生活。

 

 

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