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通知公告
洪绪镇建立政协委员“2+2”联系点
时间:2015-01-09

  

  规范运行 履行职责 

    洪绪镇建立政协委员“2+2”联系点 

    洪绪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作室主任 张文良 

  

  洪绪镇政协工作室现有政协委员6名,社情民意联络员8名。近年来,在市政协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立足创新基层政协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效度,通过建立政协委员“2+2”联系点,形成政协委员走进基层、联系群众、充分履职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双满意”的效果。 

  一、深化两种认识,在搭建平台上做文章 

  政协委员都是各行各界精英的代表,他们只有加强与基层群众的广泛联系,一方面提出的提案才会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政协委员也才会更接地气。基于这两种认识,从去年开始,我们坚持从更好畅通政协委员的履职渠道、更好发挥提案的实际效力的出发,根据6名政协委员的岗位情况,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决定依托班浩委员所在的洪绪法律服务所,每天分别安排2名政协委员坐班,2名社情民意联络员配合,建立政协委员“2+2”联系点,为政协委员提供了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搭建起面对面服务群众、实打实发挥作用的平台。 

  二、健全三项机制,在规范运行上下功夫 

  联系点建立伊始,我们就尤为注重“规范、有序、实效”的原则,着力健全工作机制,推进联系点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一是建立接待机制。确定每周一、三、五上午9点至11点半为联系点工作时间,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点工作制度,要求政协委员要真情接待群众,如实记录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到工作点内委员姓名、单位身份、联系方式、值班安排、工作职责、活动制度等“六上墙”。二是建立反馈机制。能现场回答的就现场为群众解疑释惑,不能现场答复的留下群众的联系方式,在与有关部门沟通后,通过电话回访、书面答复等形式予以反馈。群众反映,与信访系统相比,政协委员联系点让群众感到更亲切,更想“掏心窝子”。自联系点成立以来,已解疑释惑45人次,息诉息访7起。三是建立调研机制。根据联系点汇总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调研课题,每月组织政协委员和社情民意联络员开展2—3次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及时提交市政协和党委、政府。已先后提出意见建议9件,《关于宏利达路、洪龙路更名为腾飞西路、龙园大道的建议》《关于发展秀美荆河休闲农业的建议》等5件得到了很好落实。 

  三、发挥四员作用,在履行职责上求实效 

  联系点成立以来,政协委员通过当好宣传员、传递员、敲门员、引导员,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沟通,切实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当好政策宣传员。班浩委员发挥法律知识专长,积极引导群众走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路子;社情民意联络员、农技站站长胡修泉、兽医站站长黄长庆等,则利用业务专长,为群众讲解种植、畜牧等方面的惠农补贴政策。参与联系的邵长清委员说:“作为政协委员,面对群众、走进百姓,收集到的民意才是最鲜活最真实的,提出的意见建议才最有说服力。”二是当好民情传递员。通过解疑释惑和走访调研,共收集社情民意64条,洪绪镇政府据此启动了教育提升、“文化六下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些行路难、娱乐难、上学难等方面的问题,都妥善予以解决和化解。前洪绪群众反映幼儿园设施落后问题,镇政府投资300万元,建成了省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任于庄村群众反映龙园大道断头路问题,镇政府投资22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打通了长达12年的断头路等等。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群众电话满意度访问中,洪绪镇位列第三名。三是当好爱心敲门员。张文良委员、满宪忠委员、孙建国委员等在“三八节”“重阳节”到来前夕,走访辖区困难计生家庭和镇老年公寓,送去1.2万多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送进困难人群的家中。一些群众也反映,委员们的身影出现在我们身边,为我们说话,距离近了,感情深了。四是当好发展引导员。王伟委员根据洪绪城镇化发展实际,发出了民营企业要在洪绪群众就地转移就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倡议,并带头引进了投资10.5亿元的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水器项目,可安排2000多名群众就业。一位通过联系点介绍在宏环金宇钢结构公司上班的群众向联系点写来了一封感谢信,说道:“政协委员联系点是委员的家,也是老百姓的家,密切了党和政府与老百姓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