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党群机关 > 市纪委监委 > 综合要闻

墨子的清廉思想及其时代价值座谈会综述

时间:2025-11-06 来源:善国清风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以人民为中心—墨子的清廉思想及其时代价值”座谈会在枣庄滕州召开。本次会议是第十五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滕州市委、市政府主办,滕州市纪委监委承办,并得到山东省纪委监委、山东大学、枣庄市纪委监委、枣庄市墨子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来自中国墨子学会、中共中央党校、山东省委党校、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延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枣庄学院、枣庄市墨子研究中心、济滕监狱、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等高校与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员宋军出席座谈会并致辞;枣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理主任左文,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张奇分别主持两个阶段会议;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委书记王广部作了讲话。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陈长辉,中国纪检监察协会秘书处鲁东民,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廉洁文化建设处赵伦,省纪检监察协会韩英豪应邀出席会议。参会领导一致强调,面对当前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度挖掘墨学文化蕴含着的廉洁基因,深化拓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实践新路径,对新征程上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

第一阶段研讨,9名专家学者系统地阐述了墨子清廉思想的体系结构、核心内涵以及墨家吏治主张、人性思想、修身理念等内容。

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发言。王杰教授认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需要廉洁,墨子的清廉思想是构建“兼相爱、交相利”和谐社会的基石。其主要内涵是“贫则见廉”的德行、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养俭节用的主张、“备患于未然”的谋划和择务而从事的检验标准。这些理念对坚定崇高价值导向、保持廉洁自律、强化风险防控、改进工作作风借鉴意义重大,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哲学智慧。

山东大学孟祥才教授详细阐述了墨子政治主张中蕴含的廉政文化基因,认为墨子是劳动人民的代言人,强调的“尚同”“尚贤”,呼吁君子人格,力主“节用”“节葬”等理念,对反腐倡廉意义重大。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尚贤”理念,在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上追求平等和任人唯贤,在官员自我道德修养上主张学习君子自律,在生活方式选择上强调节俭,这对从源头上反腐败具有积极意义。

青岛大学王凯教授认为,墨子的清廉思想与吏治主张密切相连,是他尚俭节用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运用,具体为:以“兼爱”为核心,以“非乐”“节用”“尚贤”等主张为支点,以利国利民为根本标准,涵盖“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行为本焉”的个人修养、“有能则举之”的人才选拔、“为方以矩”的吏治环境等内容。

吉林师范大学薛柏成教授系统地阐述了墨子清廉思想的核心内涵与结构体系,提出墨子的清廉思想是其“兼爱”理论在政治伦理领域的核心体现,源于古代平民小生产者的价值诉求,是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兼相爱,交相利”是理论基础,“贵义”是道德要求,“天志、明鬼”是外在监督,“尚贤、尚同”是政治保障,“节用、节葬、非乐”是规范措施。这一完整、严密的系统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解启扬教授认为,制度的建构需要理解人性,墨子的廉政思想循着合理自利的人性观出发,本着“兼相爱,交相利”政治伦理,认识到腐败不仅损害“合理自利”,也损害社会群体利益,违反政治公正。提出以理性引导自利,并从合理自利演绎出廉政思想,通过“节用”“尚贤”等主张,理性引导个人自利向天下公利转化,实现高效与廉洁的统一。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董孟宇代崔海亮教授发言。崔海亮教授聚焦墨家人性思想,系统阐述了天人相通、人欲合宜、行理染当、反身行修等内容。认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与借鉴墨家人性修养理论,从道德层面,推动实现大同社会到共产主义理想、实利主义经济学到道德根源于经济、兼爱互助到为人民服务、个人修身到党性修养的转化。同时,也强调了墨家人性修养理论对于今天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与意义。

山东省委党校孙玉华教授重点围绕墨子的“兴利除害”主张对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赋能作用进行阐述,提出“兴利除害”思想拥有“兴公共之利、除贪腐之害”的本质属性,能够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明确价值坐标指向、提供实践路径导引、夯实群众基础根基。强调在运用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注重把握深化、内化、融合、创新、重点对象、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

山东大学王震教授立足文化与治理的视阈,提出墨家对“公利”的追求,孕育并强化了其廉洁文化内涵,构建了严整廉政治理体系,包括“尚同、尚贤”作为制度架构确立权力运行框架与选人用人导向;“法令规章”作为执行体系确保规则刚性落实;“修身自苦”构成清正自守的精神根基;“天志、明鬼”作为形而上的约束为整个体系提供准则和震慑;而这一切的最终价值旨归,在于兴利除害、利民为本。

枣庄市墨子研究中心陈伟泰主任从《墨经》研究出发,厘清欲望与廉洁的关系,强调约束欲望的重要性;通过《墨子》原典分析修身对官吏和国家的重要影响,提出官吏应净化交往圈以及坚定意志、明辨是非、不图虚名、不谋私利等修身方法。

第二阶段研讨,9名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墨家“节用”“利民”“修身”“法仪”等理念的清廉内涵及社会实践进行诠释。

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程文浩院长指出,墨子的清廉思想构建了一套兼顾政治治理、社会伦理与个人修养的廉洁价值体系,旨在规范社会行为、改善政治生态、保障民众利益。“节用”是物质基础,本质是反对浪费,避免加重民众负担,倡导资源节约和规范分配;“尚贤”是政治保障,强调“德才兼备”,优化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追求政治公平与治理效率;“修身”是道德内核,要求加强道德修养,培育廉洁品质。同时,要突出鲜明的务实性与民生导向,将“利民”理念贯穿实践始终。

四川师范大学秦彦士教授指出,深刻把握当前反腐败斗争仍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做到墨子清廉思想古为今用现实意义重大,尤其是墨家“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的思想教育、“兼士”的意志磨炼与奖罚分明的严密纪律,也包括理性思维的训练、辩“义与不义”判断力的培养等。通过学习墨家思想、意志、行动合一的方法论,将古代治理智慧的现实针对性发挥到位。

杭州市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符腾科长从廉以修身的自我要求、法仪规矩的制度思考、重德兼才的理政理念、节用节葬的清俭取向、天志明鬼的道德监督等方面阐述了墨家的清廉思想,并结合当前已有的清廉举措,进一步阐明墨家清廉思想的当代价值,以及在清廉余杭建设的进程中,就如何展现和活用墨家清廉思想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和建设应用。

武汉科技大学孙君恒教授指出,墨子的“法仪”理念对反腐败有重要借鉴意义。墨家运用“天鬼”的绝对权威,奠定“兼相爱,交相利”的宗旨,赋予法律以神圣价值与有效性,主张通过“法仪”,追求内心“兼爱”,摒弃自私自利,实现“不想腐”;强调实质公正,建立法治权威,实现“不能腐”;延伸“天志”监督,形成法律威慑,实现“不敢腐”。既从根本上构筑反腐败的精神长城,又真正通过完善法治建设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青岛大学郭金鸿教授认为,墨子的清廉思想是以“兴利兼爱”为价值根基、以“尚贤尚同”为实践路径、以“天志明鬼”为监督保障的有机体系。它深刻契合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内在逻辑,“天志明鬼”“赏贤罚暴”提供了“不敢腐”的威慑力,“尚贤尚同”“法仪度量”构筑了“不能腐”的约束笼子,“兴利兼爱”“修身节用”则夯实了“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华北电力大学盖立涛教授认为,墨子的清廉思想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在君子修养、为政者追求方面,君子应严以律己,克制欲望;为政者应行节俭之道,反对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实践中,要从爱民利民角度出发,涵养“廉德”,敬畏法律,同时注重经济建设,实现清廉与生活质量的平衡。

济滕监狱赵富平警长阐述了尚同明刑、尚贤使能、节用非乐、兼爱贵义等墨子的清廉主张。重点围绕墨子的“去六辟”理念,结合风腐同查同治,提出新的解读,认为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去恶,可以引申为去掉六种不良作风,对作风建设意义重大。

枣庄学院墨子研究院史大丰院长聚焦“节用”,系统阐述了墨子“节用”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行业背景及儒墨道的互动,并指出墨家“节用”思想,以“兼相爱、交相利”为社会基础,与“天志”思想密切相关,强调“利民”,是基于实用主义的“节用”,对当今反对铺张浪费有重要借鉴意义。

枣庄学院蒋威教授认为,“利民”是墨家清廉思想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墨家关于廉政的主张集中在“节用”“节葬”“非乐”三个方面,“节用”是适用经济水平的合理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节葬”是“节用”的衍生物;“非乐”是反对统治阶层的奢靡生活;“利民”即是利国,这是墨家清廉思想的根本宗旨。

另有3名专家学者未出席座谈会,其论文观点如下:

青岛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陈洪连院长,从节用、交利、尚贤三维解读了墨子的清廉思想,指出“节用”从经济维度主张去无用之费,减轻民众负担;“交利”从伦理维度强调互惠互利,追求天下公利;“尚贤”是从政治维度倡导选贤任能,打破阶级垄断。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既构成了墨子清廉思想的主要内容,又凸显了墨子清廉思想的人民性特征。

枣庄市墨子研究中心张庆军主任提出,墨子的清廉思想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理论源头。立足“兼爱”“天志”“利民”的三重理论根基,构建了“规矩意识”“节用意识”“尚贤主张”“监督意识”“环境塑造”“强力义政”的六大核心维度,打造教育引导、赏罚激励、民生为本、规矩立本的实践路径,对清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暨南大学刘薇博士提出,先秦各家多有清廉倡导,墨家以平民为立场,以“兼爱”为根基,以三表法为标准,其清廉思想更具锋芒与实效。墨家主张尚俭、公正、勤政的官德,提倡尚贤、自修、法治的机制,为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源与启示。

本次座谈会,专家学者们以前瞻思维与独特视野,剖析研究墨子思想中的清廉基因,对墨家“兴利除害”“兼爱”“利民”“尚贤”“贵义”“节用”“法仪”等思想主张进行了全新赋能与焕新激活,丰富了墨子清廉思想的核心内涵,实现了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为运用历史智慧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耕清廉建设提供了研究范式。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滕州市纪委监察委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Tel:0632-551361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