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党群机关 > 市纪委监委 > 善国廉风 > 廉史镜鉴

颜守耕:体恤民情

时间:2016-03-07 来源:《古滕勤政廉吏史话》

  颜守耕,字心伊,号登恒,明神宗万历丁酉年举人。他的祖先籍贯在粤地的临桂。明成祖永乐年间,百户颜智调迁滕县守御所,因而在滕县落户。其后两代人迁移到级索,就在那里定居了。延续几代人,传到颜守耕的父亲儒学教官颜廷器,他厚慈良,崇尚简朴,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就是颜守耕,次子守正,三子守一。颜守耕最聪敏,童年好学,对于书籍没有不读的。刚成年考中秀才,与张还白、龙显宾、王泰阶是好朋友,在文章品行方面互相学习切磋。到乡试中举后,又参加礼部的考试,未中进士。想到父母年老,须用俸禄赡养,就不再参加礼部考试,捧着委任状做官去了。

  起初委任关中平凉节推,断案论罪慎重体恤,纠正错案,没有冤狱,民众把他比作张释之、于定国(张释之,字季,汉南阳堵阳人。文帝时为廷尉,人称平恕。《史记》《汉书》皆有传。于定国,字曼倩,汉东海郯人。宣帝时为廷尉,执法审慎,爱怜鳏寡,疑罪从轻。朝廷称赞说:“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汉书》有传)。因尊亲丧事而归乡。服丧期满,委任楚德安司理,为政的声誉更加卓著。有一个十分奸猾的人叫席其醇,他诬陷杜九思等人盗窃,逮捕了杜九思等并处死了几个人,已经结案。颜守耕详察杜九思等人的冤情,重判席其醇的罪,而释放了杜九思等人,一时人们视之为奇事而把他当成神仙,同郡人杨禧写了《感恩诗》,刻在石碑上以记载他的事迹。

  官居中丞的杨涟(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天启四年,联合上疏劾魏忠贤,被其诬陷下狱,受酷刑而死)先生,德安应山人。明熹宗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杨先生上书直言,列举魏忠贤的罪恶,理直气壮地写下一万余言。宦官十分恨怒,把他关进奉诏令关押犯人的监狱中,又诈称皇帝诏令逮捕他的家人,没收他的财物。颜守耕得知此事,秘密派人抄小路去告诉杨涟的儿子,催促他备办行装躲避。逮治犯人的差役赶到了,却无人可逮,只是没收了田产而已。杨涟的家属如果没有颜守耕鼎力相助,就会有灭顶之灾。颜守耕知道自己违犯了宦官的意图,恐怕被他们中伤,于是请求辞官回到故乡。

  回乡后,他在城下置办了别墅,叫做“安乐窝”,有亭池花竹等优美景物。每天和同乡方伯张云洲及其弟文学张心宇、太常侯乐安、汾阳令黄如千、比部(方伯,文学、太常、汾阳令、比部,均指官名)张还白以诗酒相交往,大有耆英洛社的风度(宋神宗元丰年间,文彦博留守西京,招集居于洛阳年高者十二人,在富弼府中置酒相乐,称为洛阳耆英会。耆英,年高而优异的人。洛社,在洛阳结成的团体)。明毅宗崇祯辛巳年,颜守耕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颜守耕形貌魁梧奇伟,美须髯,声若洪钟,慷慨好义。县里有大徭役,他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阿谀曲从。写文章奇特茂美,自成一家。诗风安雅如王维、孟浩然,书法效法苏轼、黄庭坚,世上有很多人珍藏其作品。两次担任司法之官,而子孙蕃衍(蕃衍,即繁盛众多),为乡里先辈中所罕见,从前于公(汉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的里门坏了,于公请里中父老将里门加高加大,能容高官的车马通过,他说:“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后来于定国做了丞相,其子于永做了御史大夫。事见《汉书·于定国传》。本文用于公故事比喻颜守耕治狱多积阴德,故子孙蕃衍)的品评是不虚假的。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滕州市纪委监察委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Tel:0632-551361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