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党群机关 > 市纪委监委 > 善国廉风 > 廉史镜鉴

张中鸿:两袖清风

时间:2016-03-17 来源:《古滕勤政廉吏史话》

  张中鸿,字允获,号云州,他的同胞兄弟张中鹄(名中鹄,字心宇),二人都聪颖异常,人们视为并列的美玉。但张中鹄气度恢弘奇异,喜欢博涉百家之学,而张中鸿只是默默地潜心研习科举考试的学业,因此有见识的人们已经略微看到他们发展的端倪了。张中鸿成为学府生员,每次考试都是成绩最优秀的。明神宗万历庚午年省城考试举荐为第八名,庚辰年考取第二等进士,任命为开州知州。张中鸿天性慈悲善良,每当看到打人的惨状时,常常遮掩自己的脸面。至于有在乡下杀人的,必定想尽办法铲锄惩治他们。他不畏强暴,不能枉法顺从别人,因此不合掌权之人的心意,几乎被阴谋中伤。恰好当时爱听谮言的人大都解职而去,才没有变动他的官职。在任期满,入朝任户部郎,督管延宁地区的粮饷储备,谨慎收支,丝毫没有沾取不应得的利益。戊子年,因父亲丧事而归乡。壬辰年,官复原职,掌管财物的出纳。皇帝显贵的亲戚有送金钱资助军饷以求都督官职的,张中鸿说:“这是拿官的名号和礼器做买卖了。”尚书没有办法为难他,贵戚买官的事终于没办成。又有人提议缴纳金钱以赎流放的罪过,张中鸿极力坚持不同意,他们也停止了对此事的议论。

  癸巳年,出京担任河南府太守。年景适逢大灾害,张中鸿发文命令所辖地区官署煮粥给饥民吃,时常单独乘车亲自品尝粥的味道。甚至于捐献自己的俸禄给流浪的百姓做路费,所保全存活的人很多。乙未年向朝廷上报辖区的治理情况时,不但全部谢绝了部下馈赠的财物,而且对权贵也无所馈赠,清风两袖,政绩被推为两河地区第一。丁酉年,晋升为按察副使,在海盖地区掌管军备。恰逢有倭寇进攻的警报,朝廷的军队援救朝鲜,需要军饷十分紧急。张中鸿奉督抚的命令,飞速运送物资而不断绝,最终靠他的支持获得了成功。己亥年,晋升为大参分巡,因运送军饷的功劳晋升为按察使,不久晋升为右辖。赵中丞签署时改张中鸿官职为守道,改“巡”为“守”,大概是为他作长远的考虑。

  正值有一个叫金得时的人,用旁门左道迷惑众人,聚集同党千人,巡抚想请张中鸿领兵剿捕,以反叛上报。张中鸿说:“多杀人以邀功,我不忍心。”依据法律拟定了三、四个人的罪名,其余党羽都遣散了。请示直指使者(直指使者亦称直指,是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上书获得许可。考核政绩,提升官职,增加俸禄二级。不久通过巡视审查又增加俸禄一级。当时有忌恨张中鸿刚强正直的人,煽动流言蜚语陷害他,在每三年对官吏政绩的考察中几乎被中伤,幸亏主持考察的官员知道张中鸿冤枉,特意上书留下了他。张中鸿也自知不被时俗所容,拿定主意请求调动,改任冀北。后来有追论边塞地区事务的,仍然波及张中鸿,朝廷派直指使者前去审核,得到了张中鸿以前移送的公文,感叹说:“道(道,行政区划名)臣始终这样主持正义,而怎么遇上这样的巡抚呢?”张中鸿的心迹才渐渐被人们所了解。张中鸿自从担任边塞道臣十余年,三次拜谢朝廷赏赐的金钱,四次接受诏书的褒奖,主帅屡次推荐他没有得到应允的旨令,似乎有人想阻止他,他从此辞官归隐的想法更加迫切了。

  辞官归乡之后,关闭房门,门前没有宾客的车迹。读书闲暇的时候,亲自督促浇灌园地。故人相互问候,作诗饮酒,逍遥自在而不再过问人间的事。张中鸿在乡里,恭敬和顺,行动规矩,完全丢掉了高官的神色,与人交往不论年纪大小。他年纪虽已很老,但步履有节奏,常如少壮时。客人归去,不一会就前往回报拜谢,未尝过夜,他的谦恭谨慎大概是天性。

  明熹宗天启壬戌年夏天,当妖作怪的乱党入城,张中鸿的儿子张廷贺遇害。张中鸿的孙子张盛美迎接他,在凤阳节推官署侍奉赡养。丙寅年,痔疮忽然急剧发作,在官邸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张中鸿的弟弟张中鹄学问渊博,作诗享有盛名,志向竟不能实现,在遥远的他乡被任命为东昌博士。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滕州市纪委监察委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Tel:0632-551361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