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子站群 > 党群机关 > 滕州人大 > 人大要闻

《中国人大》刊登我市全国人大代表王亮事迹

时间:2025-08-14 来源:

中国人大》2025年第13期刊登文章《王亮:让中国机床“芯”跳有力》,对我市全国人大代表王亮事迹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王亮:

让中国机床“芯”跳有力

文/通讯员 闫虎 杨国桢 本刊记者 张宝山

  

钻技术精深,当代表尽责。20年间,王亮凭着肯吃苦、爱钻研、不服输的韧劲和执着,从一名大学毕业进车间的普通工人成长为精密数控机床技术专家,为中国机床行业技术进步作出贡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职基本功,发挥专业特长,关注行业趋势,积极履职建言,让中国机床“芯”跳有力,使“国之重器”成色更足。

王亮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电气技术部部长

创新攻坚,为工业母机换“芯”提速
“机床是工业母机、国之重器,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制造业实力的关键指标。我们必须当产业引领者而不是跟随者。”痴迷于精密数控机床研究20年的王亮,一直致力于在更高速度中不断挑战高精度。
在高速状态下实现高精度加工,一直是机床加工中的一个难题。2017年,王亮所在的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签了一份订单,对方要求将机床定位精度由8微米提高到5微米。虽然从数据来看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但对于机床的整体性能而言,高精度的实现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当时是极大的挑战。王亮大胆提出,借助针型测试件对数控机床的动态精度和稳定性进行调试。说干就干,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5天,经过300多次调试和技术改进,满足要求的试件终于成功下线。
王亮先后自学掌握了数控系统的调试方法、数控编程等技术,参与了国家、省级科技创新项目10余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直线电机系列、FMS柔性生产线系列、五轴加工中心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多次荣获国家数控机床行业最高奖“春燕奖”。特别是研发的倾斜面小孔加工专用机床、大型圆弧壁板加工专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
坚守初心终有成,王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等荣誉。

传承技艺,让更多“工人”变成“工匠”
“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是王亮常挂在嘴边的话。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时代所需。2021年,他领衔成立“齐鲁大工匠创新工作室”,积极向新同事传授技术和经验,从调试方法到操作技巧,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系统讲解。在王亮的带领下,这些年轻工人明确了职业的方向,也在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
王亮带领的公司技术团队在历届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骄人成绩,获得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团体第三名、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大赛一等奖。在王亮的倡议下,威达重工全面加强与本地高职院校的合作,共同探索技术工人培养新模式,以冠名班、驻企服务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攻关项目等为抓手,用心培养更多优秀的新时代工匠人才。

履职建言,使“国之重器”成色更足
2023年,王亮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先后在全国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推动机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10余件,建议着力发展工业母机、芯片、机器人等高端领域产业项目,重点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以此增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力。这些建议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一系列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有力推动了行业发展,也让王亮深感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天的工匠精神已经不仅仅体现为技能上的纯熟,技术上的‘创新’比技能上的’打磨’更为重要。”王亮表示,他会继续扎根电气技术领域搞创新,同时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倾听群众和行业声音,提出更加务实可行的建议,助推机床产业枝繁叶茂、迈向新高度!




来源:《中国人大》202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