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条 用时0.012秒
诚孝,居贫好施”,在湘阴县高华岭设“义茶亭”以解行人饥渴。左宗棠继承了家族乐善好施的传统,在湘阴柳庄耕读期间,“筹族中备荒谷成,又悉捐家中长物”;每遇灾年都在路边设大棚,让家人熬粥、熬汤药救济难民。左宗棠重视教子,在其留下的大量家书等文字中,可见其用心教育四个儿子如何耕读传家、勤......
发布时间:2025.07.21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在他看来,琴音不在指上,也不在弦上,而在指与弦的相遇,在人与琴的相融。《长物志》里说:“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可见,在中国文人心中,琴不仅可奏亦可赏,已经超越了普通乐器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意......
发布时间:2024.08.05
为无油读书而发愁。书灯的形制,据张商英《读书灯》云:“小笼疏四面,明纸罩孤灯。”刘克庄《书灯》云:“童子糊新就,笼纱碧色深。”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列举书灯样式:“有古铜驼灯、羊灯、龟灯、诸葛灯,俱可供玩,而不适用。有青绿铜荷一片,檠架花朵于上,古人取金莲之意,今用以为灯,最雅。定......
发布时间:2024.06.06
是基于它身上意义的穿透力;这个意义,也以另一种方式留下了‘名’的印迹。”(《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砚台与砚铭,只是构成文人书斋“长物”或“景观”中的一例。古人的文房书斋,器物配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可以畅想,清晨或黄昏时分,文人独处其间,一支笔、一团墨、一张纸、一方砚、......
发布时间: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