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2条 用时0.013秒
读书”,并嘱咐子弟“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左宗棠家书中多有教子读书做人的内容,强调读书在于“养性、养身、明礼、做人”。他在写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尔年已渐长,读书最为要事。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尔父二十七岁以后即不赴会试,只想读书课子以绵......
发布时间:2025.07.21
这一点在朱熹身上也应验了。作为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很多人不远千里到朱熹家向其求教,而他却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外面学习。朱塾(字受之)是朱熹的长子,幼时聪颖,却染上懒散的恶习,尽管朱熹尽力督促,二十多岁的朱塾惰性依旧。为此,朱熹想到古代“易子而教”的方法,将朱塾送到自己的老朋友、大儒......
发布时间:2025.05.08
的山东人》、中篇《山东人还缺什么》以及下篇《新千年给山东人的建议》。在引子部分,作者深入解读了山东人的文化身份。山东,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长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符号。书中不仅提及了孔子、孟子、孙子等历史名人,还讲述了二桃杀三士、鞭打芦花闵子骞等典故,让山东读者自豪,外地读......
发布时间:2025.04.07
积蓄付给周舜卿作为地款后,才同意在该地块上营建家宅。但周舜卿执意赠地,又将款项奉还,如此往来多次,直到周舜卿于1923年去世。唐文治曾向周舜卿长子周肇甫解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一向清廉自守,令尊厚赠使我感激,但我不能有损节操,望能见谅。”周家这才收下了唐家的......
发布时间:2025.03.03
诫子女,“我打了一辈子仗,身边没有什么私人财产好继承。你们也不能靠着我刘伯承这块牌子生活。你们自己要自尊自立,自强不息。”1939年,刘伯承的长子出生在太行山抗日前线,他给儿子取名“刘太行”。1946年,刘太行到了入学的年龄。一天,刘伯承问别的同志:“听说你的小孩在地方念小学,那个学校怎......
发布时间:2025.01.16
中也严格遵礼,每到母亲祝氏忌日,朱熹都身着墨色布衫,他的学生好奇地问道:“今日服色何谓?”朱熹回答说:“岂不闻君子有终身之丧。”他还曾训诫长子朱塾说:“吾不孝,为先公弃捐,不及供养。事先妣四十年,然愚无识,知所以承颜顺色,甚有乖戾。至今思之,常以为终天之痛,无以自赎。惟有岁时享祀......
发布时间:2025.01.07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其实就是陆游用诗歌的形式留下的一篇遗嘱。诗人一生唯一放不下的牵挂,还是收复中原的大业。陆游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陆子聿。他作为诗人,经常给儿子们写诗,这是陆游家独特的教子方式。据......
发布时间:2024.11.07
要决策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把周公封在了鲁地,但周公因为辅佐朝政,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为就位。伯禽是周公长子,鲁国第一任国君。《诫伯禽书》就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诫儿子的一段话,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4.10.09
求知探索的重要性,表达的是一种对问题穷追不舍的精神。大文豪苏轼途经湖口时游览石钟山,对其名称感到好奇,亦对前人的说法存疑,为一探究竟,便与长子苏迈一起泛舟崖下,终于找到石钟山得名的可靠原因,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创作了传世名文《石钟山记》。他感慨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发布时间:2024.09.30
三餐都严格自律,人们称他为“于青菜”,一生清廉正直、勤勉朴实,堪称古代为官者的典范。在我们共产党人的队伍中,也不乏这样的清廉之士。焦裕禄因长子焦国庆利用县委书记儿子的身份看了一场“白戏”,第二天便带着儿子认错、补票,并以此推动出台兰考县《干部“十不准”》,在为兰考干部划下廉洁从政......
发布时间: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