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条 用时0.017秒
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
发布时间:2025.08.18
方面,李大钊借刘备“拊髀未提三尺剑”之典故比喻自己欲建功立业而又不能的悲伤之情,借荆轲、高渐离刺秦之典故寄托对英雄功未成而身先死的遗憾,借郑国牛商弦高之典故表达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另一方面借“蜉蝣”喻人生苦短、时光易老,“感慨韶华似水流,湖山对我不胜愁。”一种对岁月蹉跎而无......
发布时间:2024.08.16
昭公时曾做过宋国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劳动者。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打算到越国,但终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书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终没有接受。后来他又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
发布时间:2024.01.13
心,返回到做人的正道中来。孔子主动承担的重大使命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里去修正那些不正的礼乐——他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认为郑国的靡靡之音扰乱了雅正的音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事实上,孔子从道德重建、提倡和推行礼乐教化入手,不但以此作为办学兴教的......
发布时间:2023.08.24
为黄土高原难得的一处美景。天工造就它,成为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带,成为陕北南部边缘与关中平原的一道绿色界岭。 战国末期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就在此处修建。“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中华民族祖先以数百年不绝之力,“横绝”泾、洛、渭三河,让其自流桑田二百里,是何等气势、何......
发布时间:2023.08.24
影响深远,虽说结果都是“不欺”,但达到“不欺”的方法却各有侧重,其中蕴含的理念颇可玩味。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他在拜相郑国前,“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子产执政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田洫,作丘赋,铸刑书,“不毁乡校”,愿闻庶人议政。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他事......
发布时间:2020.08.28
尚书省上奏他们的罪名成立。孙铎进言:“刘昂等人不敢议论朝政,只不过像郑国人在学校中游乐而已。”(春秋时,郑国人游乐于学校,议论执政之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建议执政大臣子产毁掉学校。子产不同意,他认为应该允许人们议论,人们所善者则行之,所恶(wù)者则改之。事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皇......
发布时间: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