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条 用时0.016秒
院刻书事业在技术革新与理念突破中再求进境,尤以西湖书院为翘楚。其尊经阁、书库所藏不仅修补了南宋国子监二十余万宋刻旧板,还刊刻了马端临《文献通考》、苏天爵《国朝文类》等巨帙新书,饶有盛名,堪称国家出版中心。同时亦开始有意识记录本院刊刻活动,形成刻书书目。如《西湖书院重整书目》《杜洲......
发布时间:2025.06.10
曹魏时期,“秘书省”(或“秘书监”)成为中央设置的政府藏书管理机构,其长官为“秘书监”(或“秘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文献通考》记载,其职责是“掌图籍秘书,古今文字,考合异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设有名为“秘书”的官职,如“秘书监”“秘书郎”“秘书丞”等,其职......
发布时间:2024.03.19
式的重点是到孔庙中祭祀孔子,到学宫明伦堂中拜见老师,以表尊师重教之心。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系统的尊师礼仪。清朝学者秦蕙田在《五礼通考》中说“古者立学,必祭先圣先师,所以报本反始,崇德而劝学也。其礼有三:曰释奠,曰释币,曰释菜。释币,告祭用之,礼不常行。常行之礼,释奠、释菜......
发布时间:2023.09.06
应皆源于古羌,可见古羌在乐器制作上颇有造诣,而且,根据沈括对“羌笛五孔”的描述可推断,至少在汉武帝之前,羌笛已流行于中原。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双笛”后注谓“五孔”,给人感觉“双笛”为一件乐器,其形制乃双管并列,具备五孔。近代黄侃在《文选平点》中亦云“曰近世双笛,别于古笛也”......
发布时间:2023.09.01
展出的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2400多万字、100余位专家学者与编辑团队共同完成……近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全部出版。丛书收集、整理、考证了1949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经典文本,系统反映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
发布时间:2021.09.14
进一步推行“异地通办”: 推行摩托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 在实现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通考”的基础上,推行摩托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申请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任一地申领摩托车驾驶证,无需再提交居住证或者居住登记凭证,每年将惠及30万异地考领摩托车驾驶证的群众。......
发布时间:2020.11.25
代史,1937年获硕士学位后再入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欧洲史,学成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中央大学等任教。1942年,正在东北大学任教的朱延丰把专著《突厥通考》寄给陈寅恪请他作序。同年三月陈寅恪在所写序中特意回顾了有关该书的一段往事:“朱君延丰前肄业清华大学研究院时,成一论文,题曰突厥通考。寅恪......
发布时间:2020.09.09
御史弹劾事例贯穿唐代始终 宋元之交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在其所编著的《文献通考》中记载:“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在中国古代,自秦代开始,即置御史掌举察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举劾之,历代因之,以为风宪之任。 唐代御史台有权对从一般官吏......
发布时间: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