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条 用时0.017秒
出聚众讲学,游宴会友的丰富功能。开元五年(717),唐玄宗选拔饱学之士20人,于乾元修书院编校书籍,次年更名为丽正书院。并专设官职“刊缉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唐六典》),负责国家藏书的修撰校理、装帧刊刻等。所谓“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恩制赐食于......
发布时间:2025.06.10
颁文疏,备生徒之肄业。”李允则在岳麓旧院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扩建,并上奏朝廷请求皇帝御赐国子监诸经释文义疏及《释文》《史记》《玉篇》《唐韵》等经籍,第一次正式完善了讲学、藏书、祭祀和学田四大功能,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为后来岳麓书院和湖湘教育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完全扭转了......
发布时间:2024.10.14
藏的书籍,表示某部著作相对完整的组成部分,客观上推动了现代意义上“书籍”概念的形成。随着纸张的出现,后人越来越多用“卷”计量图书。《隋书·经籍志》中,“卷”就基本上取代了“篇”。 群书性质的量词“种”与“家” 《汉志》将图书划分为38种、603家。“种”和“家”表示对书籍的分类,......
发布时间:2023.09.18
所杀。史传陆景“澡身好学,著书数十篇”,然篇目无存。详考史料,其中当即有《典语》一书。关于此书,世人罕有所知,由魏征“总知其务”的《隋书·经籍志》曾有著录,此时距陆景之年代已有300余年,湮没久矣。魏征将此书归于子部,属“儒者”一类,谓“《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并吴中夏督陆景撰,......
发布时间:2023.08.30
子》中的一些篇章也逐渐散佚。《墨子》现在所传的《道藏》本是可见到的最早版本,仅存五十三篇,篇数少了十八篇;卷数倒不少,为十五卷,和《隋书·经籍志》卷数相同。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墨子》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最难读。梁启超认为:一是因为两千年来儒者对其排斥,无人校勘、注释,......
发布时间:2021.03.19
晚期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学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阮元自己也是学识广博、造诣精深的大家。他为官从政之余,编著了《宛委别藏》《揅经室集》《经籍籑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清经解》《畴人传》等多部著作。他的治学特点是,学有本原,博瞻通贯,穷极隐微,有所发明。尤其是他“推明古训”“实......
发布时间:2017.08.30
李稷,字孟豳(bīn),滕县人。自幼聪颖敏捷,八岁能记诵经籍和史书。其父到袁州做官,他随父同去,拜夏镇为师。其父到铅山做官,他又随父同去,拜方回孙为师。夏镇、方回孙都是进士,擅长《春秋》之学,李稷兼得二人的传授。 元朝泰定四年,李稷考中进士,名列第二,到皇帝赐宴时,改变他的......
发布时间: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