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条 用时0.014秒
自孔门弦诵至书院讲席,华夏读书之道,以心法为舟,典籍为烛,溯千年文脉而终成“学达性天”之境界。南宋以降,书院立学规章程,将理学勃兴之际“穷理尽性”的追求凝为深具启发指导意义的阅读方法论,生成书院人独特的阅读仪式:典籍借阅需焚香沐手,经书传习必正襟危坐。一册一牍,皆蕴“格物致知”......
发布时间:2025.06.10
格物穷理,出自明代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意思是不依靠外界的力量,回归本性,端正内心,多方面深入思考和探究事物的道理,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格,形声字,从木,各声,《说文解字》:“格,木长皃(貌)。”本义是指树木的长枝条,引申为格......
发布时间:2024.09.30
四十载,廉洁自持,恪尽职守,八转官阶,位极人臣,真正做到了“遥从海外数中原”。他不但始终按儒学“内圣外王”的标准衡量自己,以格物致知、读书穷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要求塑造自己。同时,丘濬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重振醇厚正大之学风,矫正娇柔险怪之文坛,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对后世知识分......
发布时间:2024.05.31
仅得乎中,我们读书要选尚品,即那些高、精、专的书,同时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知易行难,自古而然,读书应善于联系不断思索,方可得读书妙处。学而不思易胡扯,读书应穷理而致知,反躬以践实,方为会读书。 荐书人:宗明东,滕州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员、渤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发布时间:2023.05.29
运动,而张载诠释《中庸》所阐发的“自诚明”与“自明诚”两种不同的为学进路,就落实在程朱和陆王之间。自明而诚,是从外向的格物致知做起,所以先穷理以至于尽性;而后者则是先尽性以至于穷理。所以,自从有了张载的太虚本体论,理学终于超越了汉唐儒学而进展到本体论阶段。当然张载的“太虚”本体在......
发布时间: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