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0条 用时0.016秒
明训。《礼记·曲礼上》讲:“欲不可纵。”《韩非子·六反》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云:“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句句都在告诫世人贪欲致祸,必须加以克制,管好自己的心和身、言和行。翻阅史料,大凡官德廉洁者,都能......
发布时间:2025.04.1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它教导我们,对于自己该做之事,要勇于承担并全力以赴。所以说,儒家的特点是“拿得起”。道家则倡导尊重自然,主张知足常乐,不要去盲目攀比。庄子的《逍遥游》便是典型例证。大鹏展翅高飞,小鸟难以企及,可小鸟觅食少许便能饱腹,大鹏却需大量食物,二者各适其性,不......
发布时间:2025.03.28
定程度时,将拥有强大的能力。认为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要学习水谦下自处的风格、宽容大度的胸怀、无私利他的精神、追求柔韧的智慧。以“少私寡欲”知足常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认为,祸患再大莫过于不知满足,罪过再大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能够懂得知足的人......
发布时间:2024.11.18
《增广贤文》有句话,“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止,就是知足,明是非,懂得收敛。而长久地践行“知止”,则是知止与行止的统一。知道并不代表能做到,一时做到也不意味着能一生坚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一以贯之地身体力行,虽难但十分可贵。《醒世恒言》里有个故事:唐代有一薛录事因病发......
发布时间:2024.11.12
中,或许有许许多多的不完满。我们追求完美,渴望事事顺利,可时间之河是绝对运动的,这就有了舍与得。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大多不如意之事都来源于不知足。既然不完满是人生的常态,那么唯有接受不完满的自己,才能活得更加舒适。读完这本书后,我体会到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也许在未来会遇到很多不如......
发布时间:2024.10.24
围绕金钱这个意象,古代诗人写出了很多警句名言。对待金钱,要辩证地看。唐人李峤写过一首《钱》诗:“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劝君觅得须知足,钱解荣人也辱人。”在这首诗里,作者苦苦相劝,对于金钱“须知足”,要懂得金钱可以“荣人”,也可以“辱人”。诗中提到的鲁褒,是西晋的一位高士......
发布时间:2024.10.22
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字里行间,体现的都是古人求缺惜福的留白之道。从留白手法展开来,懂得知足,适可而止,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重要参考。做人做事如果贪得无厌、不加节制,就会欲壑难填、招来祸患。唐代柳宗元曾以虫喻人,写过一篇关于蝜蝂的寓言......
发布时间:2024.10.09
是什么?如何才能幸福?当我听完樊登老师推荐的《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后,我了解到,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樊登老师说“能让人幸福的方法,就是知足常乐!”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书中写到,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感悟幸福型。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
发布时间:2024.09.06
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青年价值,以更实的举措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落实。广大青年干警要提高“知足”的涵养、增强“知不足”的勇气、培养“不知足”的品格,切实落实好本职工作,为助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们......
发布时间:2024.08.26
清末杭州知府陈鲁不贪钱财、不嗜烟酒,官声清廉,却嗜字画如命。后因收受他人送来的一幅唐伯虎真迹,酿成大错,愧疚难当,上吊自尽。“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皆有爱好,但若不慎其好,就容易被“围猎”,因“好”致祸。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旦爱好失去节制,便可能成为拉拢......
发布时间: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