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条 用时0.017秒
狱中翻译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托人交给鲁迅,黄源同志得知后拿来送给叶圣陶,提出把《中学生》杂志原刊登他翻译的《在人间》停下,改登楼适夷的译文。叶圣陶立即同意并给楼适夷取了个笔名“封斗”,开始连载。每月发的稿费不仅改善了楼适夷狱中的生活,还对其留在乡下的母亲、爱人、孩子......
发布时间:2025.01.26
他在《狱中自述》中所言:“钊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08年,李大钊作《登楼杂感》:“荆天棘地寄蜉蝣,青鬓无端欲白头。拊髀未提三尺剑,逃形思放五湖舟。久居燕市伤屠狗,数觅郑商学贩牛。一事无成嗟半老,沈沈梦里度春秋。......
发布时间:2024.08.16
碧叶吹尽,让词人平添悲秋之情。遂“登斯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当“望断天涯路”,内心归于平静,坚定了探索真知的信心与决心。人在求知时,登楼一望,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判断哪条路是对的,最后下定决心,继续奋斗,哪怕是“天长水阔”也要振奋精神,目标明确地向前进,相信自己一定会成......
发布时间:2024.05.29
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庾亮出玄入儒,具有老庄的外在表现和儒家内涵。对此,王羲之真心追慕。他一方面修慕名士风范,常与至交好友登楼理咏、雅集清谈。另一方面在为人和为政上,王羲之恪守儒家倡导的君子之行,反对当时名士们推崇的“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主张为官要务......
发布时间:2024.04.30
除通过互抄藏书、编藏书目、刻印藏书等途径公开交流私藏之外,或直接捐赠藏书,或将私家藏书地营造成文人交流处。许多学者到铁琴铜剑楼访书交流、登楼阅览、借阅抄录等,铁琴铜剑楼藏书供社会利用,发挥了公藏的部分功能及区域学术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 特别是瞿启甲创建常熟县图书馆,捐书充馆藏......
发布时间:2023.09.13
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拟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上片意境开阔高远,登楼远眺,海天相接,追逐神山渺远的形迹,要像屈原一样“上下求索”;下片回到眼前,月光入户,兰香四溢,难忘书生报国的心愿,听说当年春意迟后,希望......
发布时间:2023.07.26
了解白居易的心思,接到诗,立刻回了一首《和乐天秋凉闲卧》: 暑退人体轻,雨馀天色改。 荷珠贯索断,竹粉残妆在。 高僧扫室请,逸客登楼待。 槐柳渐萧疏,闲门少光彩。 好友知心,如此之“闲”,令人羡慕。不过“闲”得没事躺着琢磨出来的作品究竟是“佳”还是“假”?这就不得而......
发布时间:2021.06.07
下,见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终于了却多年心愿。“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明朝江南才子唐寅曾登楼绘制了一幅《落霞孤鹜图》,并在其上题写了这首诗,他感慨王勃当年作诗的美景已渺茫无踪,但更触及他心灵的是,王勃年少得志,写出千古流传的名篇,......
发布时间:2020.10.09
是他以几十年的学术功力和积累所做的铺垫,才最终成就《全元诗》。” 元诗的意境和美妙,可与唐诗相媲美,从元代诗人、名臣杨梓的名篇《过湖登楼》中可窥见一斑—— 楼前秋水健帆开 楼外凉风舞袖回 万里舟航通鸟道 四时风雨护龙堆 江山如此不一醉 岁月几何能再来 欲......
发布时间: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