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条 用时0.015秒
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春”,即吴江樱桃红珠触破后甘汁如露在舌,入腹则温热回味无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南宋词人蒋捷在南宋灭亡后,流浪途中经过吴江的吴淞江时有感而发,写的也是吴江的樱桃。木瓜则有南宋陆游对宣城木瓜奇香入木三分的刻画,他在《或遗木瓜有双实者香甚戏作》......
发布时间:2025.03.31
但周舜卿执意赠地,又将款项奉还,如此往来多次,直到周舜卿于1923年去世。唐文治曾向周舜卿长子周肇甫解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一向清廉自守,令尊厚赠使我感激,但我不能有损节操,望能见谅。”周家这才收下了唐家的三千银元。早在唐文治少年读书时,唐父就曾借太仓的乡贤......
发布时间:2025.03.03
忠、信。宣统年间,全县设武城、虺坛、梁城、邾城、长城、昌虑、管鲍、坞泉、休城、杨城、汉宫、公邱、薛城、临城、微湖等15个乡,但未及实施清朝灭亡。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1918年改社为区,全县为72个区1652个村。1931年,全县并为9个区。1934年,滕县为一等县,仍为9个区,下辖......
发布时间:2025.02.25
说他们有损礼义廉耻,非同小可。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特别重视以礼仪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先秦管仲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北宋欧阳修非常赞同这一思想,并丰富了内涵:“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
发布时间:2024.09.30
政之腐也,民之贼也”,将廉视作政治清明的根本,而与廉相反的贪则于国于民都有大害。《管子》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费枢继承了前人的廉洁观、廉政观,在《廉吏传》中热烈歌颂“上以节俭化臣下,下以行义励风俗”的官风。 黄汝亨为《廉吏传》撰写了一篇序,认......
发布时间:2023.09.26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悠长的中国历史上,或许是无足重轻的一年,但作者认为这一年实际可能是明朝发展至尽头而走向灭亡的关键之年。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在书中闪着灵光。万历皇帝从勤政到消极,使得朝堂内矛盾加剧;张居正采用高压策略改革,最......
发布时间:2022.10.14
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1871年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仅存在2个多月就不幸失败了。恩格斯总结其中的历史教训,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同样有过这方面的历史教训。邓小平曾回顾说:“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
发布时间:2021.08.26
必须始终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的重大原则。 “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从马克思、恩格斯反思“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到列宁明确指出“工人阶级要在全世界进行艰难而顽强的斗争以取得彻底解放,就必须有权威”;从布尔什维克党的集中统一领......
发布时间:2020.02.28
管涉及哪个部门,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全方位的警示教育 “贪腐是一条痛苦万分的不归路,踏上这条路的人,结局只有灭亡。” “私心和侥幸心理,就像孪生的一对致病基因,驱使你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直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 屏幕上播出的这些话语,......
发布时间:2018.09.21
全部家产募兵抗元,亲率孤军与元军战于安仁(今余江县)、弋阳等地,兵败后,弃家入闽,隐姓埋名,居于山中,“终日穿麻衣、蹑履,向东而哭”。南宋灭亡后,元朝官员恩威并用,劝其出山为官,他表示至死也不会做元朝的官,最终以绝食对抗元朝,饿死于元大都的悯忠寺。方志敏小时候就读于叠山书院,深受......
发布时间: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