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条 用时0.021秒
反失其趣。惟有与物淡然处之,方能体会到“趣独真”的妙处。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旷达自足的情怀,正是源于苏轼对世俗功利、个人得失的淡然。摆脱了......
发布时间:2025.06.19
滔滔钱塘江水,阻隔着两岸的交通。在江上造桥,是江浙人民多年来的热切期盼。由于钱塘江水深潮涌,江底流沙无形,难以安置桥墩,民间便有了“钱塘江上造桥——不可能”的歇后语。1933年,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曾养甫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桥建起来。在他心目中,有一个最合适的造桥人......
发布时间:2025.06.10
热爱也只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才有印记、力量与价值。纵览古代先贤,苏东坡对清风这个词的赞咏可谓达到了一个高远境界,他在《前赤壁赋》中引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在《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
发布时间:2025.04.14
对莼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和评价。对动物食材地方特产的介绍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对吴江的鲈鱼,北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留下了“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奇绝之句,描写鲈鱼捕捞、交易的繁忙景象。北宋陈尧佐留下名句“扁舟系岸不忍去......
发布时间:2025.03.31
间,施政有方,两袖清风,辞官离任时,百姓倾城相送,令其甚为感动,遂画竹题诗以赠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无数前贤圣哲克勤克俭、廉洁自律,成为廉政典范。时代在发展,世事有变迁,但清廉永远是为官从政的必备品格,更是我们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
发布时间:2024.03.30
述旅途见闻。等到苏轼、苏辙长大后,苏洵便带领兄弟二人游历名山名寺,走访名师高士。父子三人曾走三峡赴京,在观赏沿途风景的同时,时常吟诗作词,江上航行完毕、弃船登陆时,兄弟二人已经作了诗歌百首,名之为《南行集》。徐霞客早年遍观群书,后来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天都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历经30......
发布时间:2023.09.12
象,表达自己的心绪。苏轼和友人同游西湖时写道:“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清丽山水中,却传出苦情的哀筝之声,看来苏轼的运气不及白居易......
发布时间:2023.09.07
展面貌的深刻变革—— 曾让习近平总书记感到揪心的四川凉山“悬崖村”村民终于走下2000多级钢梯,彻底翻越了“贫困大山”。 云南怒江、澜沧江上36座溜索改为桥梁,当地人“过江靠溜索”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宁夏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建成通水,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地区逐步告别水资......
发布时间:2021.02.25
带。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
发布时间:2020.11.17
好处的人也不少。对于从政者来讲,一旦开了贪欲的口子、丢了自律的防线,登门献礼者必如过江之鲫,腐败风险就会近在咫尺。 当年,苏东坡面对着江上的明月清风,写出了“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千古名句,既道出清介为官的志向,更蕴含廉洁自律的智慧,值得今人细细......
发布时间: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