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9条 用时0.015秒
与草野交错的文化经络。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创制《读经六法》《读史六法》,将考据学风注入阅读规程;钟山书院经学家卢文弨主持刊刻《群书拾补》,使校勘之学成为士子必修。道咸以降西学东渐,上海格致书院以“中西合璧”课程表为读书实践叩响新声;广州学海堂引入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作为......
发布时间:2025.06.10
编入1993年版《闻一多全集》第8卷,总计四十万字。《唐诗大系》《全唐诗汇补》《全唐诗续补》《全唐诗辨证》《说杜丛钞》《唐风楼捃录》《全唐诗校勘记》《唐文学年表》,合计六十余万言,编为1993年版的《闻一多全集》第7卷。他的包括《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在内的唐诗研究论文,编成1993年版《闻一多......
发布时间:2025.02.10
“扶衰救缺之心”,以儒家君子人格自律,在耕读中改善了生活状态,也促进了学行的提升与文章的精进。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及第,走向仕途,在京时校勘、整理史书、诗文集,外任时勤勉为政,颇有治声,其间皆以文传道,不为空言。《宋史·曾巩传》评其“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
发布时间:2024.10.29
32960余两银子,都由徐树兰私人捐赠。回望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藏书历史,私家藏书大多秘藏不宣,藏书家们或将典籍束之高阁,藏而不用,或著书立作,校勘刻印,浩繁卷帙在史海沉浮中旋聚旋散,难觅影踪。徐树兰变“一家之藏”为四方之士“共读之藏”,敞开私人藏书楼的大门,供天下有识之士共鉴,是中国藏......
发布时间:2024.07.05
书籍,还兼著述、考订、校雠、编纂、出版,在学术、文化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 虞山藏书派始于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他们开启了该派藏书并将书籍校勘、刊刻发行的新里程。赵用贤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生平藏书两千多种,逾万册。他著录的《赵定宇书目》记录所藏......
发布时间:2023.09.13
遭遇飘蓬乱离之苦,对杜甫深广博大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才情有独钟,遂选定杜甫在题材与体裁上贡献最大的《秋兴八首》组诗,汇辑历代注释内容,一一校勘、厘正,完成了这部40万字的鸿篇巨制。 集注、疏证是最传统的学术撰著范式,不仅要求作者有耐心搜集、整理历代注本,更要求疏证者拥有宽阔的知识......
发布时间:2023.07.26
《隋书·经籍志》卷数相同。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墨子》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最难读。梁启超认为:一是因为两千年来儒者对其排斥,无人校勘、注释,一是因为原书朴实无华,墨子刻意用当时的白话著述,不用文言。历史的原因,白话变化较大,让人难懂。所以,虽然《墨子》让人赞叹不已,可读......
发布时间:2021.03.19
表论文《坎曼尔诗笺辨伪》《元佚诗研究》《元诗文献辨伪》等,主编了《全元诗》《全元词》《中国历代僧诗集》等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出版元代文学文献校勘整理《草堂雅集》《张可久集校注》等多种。承担“新疆绿洲文明”国情调研,著有《杨镰西域探险考察文集》《守望天山:杨增新与现代新疆》《最后的罗......
发布时间:2020.08.19
学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阮元自己也是学识广博、造诣精深的大家。他为官从政之余,编著了《宛委别藏》《揅经室集》《经籍籑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清经解》《畴人传》等多部著作。他的治学特点是,学有本原,博瞻通贯,穷极隐微,有所发明。尤其是他“推明古训”“实事求是”的学术追求,使......
发布时间: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