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 用时0.015秒
一种,有个人的独特气息在。新中国成立后,《鲁迅全集》的编辑就尽量保持了词语的完整性,但一些古体字、通假字、异体字如何处理,也颇费思量。前辈学者就认为,随意按照今人的习惯更正它们,有失妥当。如何处理古今之别和时代差异性的语境,能够看出今人文化修养的程度。现代白话文是从文言进化过来的......
发布时间:2025.04.21
曾批评此诗“可笑”。他还说:“世界上哪有这种事? 生个儿子又笨又蠢,像猪一样,一生中无灾无难,一直到高官厚禄,这个算盘打得太如意了。”还有学者认为“愚且鲁”是要求儿子隐匿锋芒,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古今种种争议均围绕儿辈教育与前程展开。笔者以为东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发布时间:2024.03.02
学术脉络。这些定本流传的先秦经典,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 中国早期的书籍量词,肇端于先秦典籍,成熟、完善于汉代文献整理。有学者认为,“先秦两汉是汉语量词产生、发展的源头,对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颇具重要意义。”其实,这一时期书籍量词的产生、发展、成熟、完善,更体现出汉语......
发布时间:2023.09.18
为父亲的颜之推也高兴。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了很多篇幅讲述他的读书治学心得,这是他引以为傲的家学。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颜之推“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知识,他几乎都钻研过,并......
发布时间:2023.03.24
出。但就上述题目而言,朱延丰确实回答很出色。 而且陈寅恪一向对学生极为关心爱护,又怎么会在留学这种大事上主动提出不推荐自己的学生?对此有研究者指出,围绕是否选拔朱延丰出国一事其实透露出清华历史系两位“大咖”即陈寅恪和蒋廷黻在办学理念和治学方向上的分歧,蒋廷黻认为要引进年轻学者......
发布时间:2020.09.09
西,解构人类文化话语赖以存在的理论藩篱,显现出深藏于中西文化背后人类普遍的审美心理和文化规律,从而开创了一个极具世界性与当代性的话语空间。学者傅璇琮曾经有过一个评价,认为《管锥编》是“壁立千仞的著作”,对钱钟书的研读与研究,能够形成“一种严肃的、境界高尚的治学胸怀,融合中西文化、......
发布时间: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