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条 用时0.02秒
潮涌,江底流沙无形,难以安置桥墩,民间便有了“钱塘江上造桥——不可能”的歇后语。1933年,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曾养甫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桥建起来。在他心目中,有一个最合适的造桥人选,那便是桥梁专家茅以升。茅以升是那时中国留学生中第一个工科桥梁博士。他回国后一直没有造桥......
发布时间:2025.06.10
前述房屋的主人骞大,受了谣言欺骗,得知红军很快便要进入甘孜县城后,他让妻女外出躲藏,自己却不忍离开。他们家的房子是他和妻子半辈子的心血,他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这幢房子。红军到来的那天晚上,骞大把房门关得紧紧的,时不时将耳朵贴近门缝听听动静,不一会儿便听见门外传来阵阵脚步声,随后大门被轻......
发布时间:2024.09.20
2013年端午节,始终埋在心底的寻亲情结被激活,李玉朝好不容易找到远在外地的亲人。“看见弟弟一家生活艰难时,我心里很不好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帮帮他们。”他先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安置弟弟杜某某和侄女婿到学校食堂做厨师和杂工,安排弟媳到学校担任生活老师,安排侄女经营学校超市。 ......
发布时间:2023.09.11
化、通俗化”的修改意见,然后经他最后审查,再通过预演以观效果。瞿秋白认为学会运用群众语言是文艺大众化、通俗化的重要体现。例如他在讨论话剧《无论如何要胜利》时指出:“要用活人口头的话来写台词,不要硬搬书上的死句子。一定要使人一听就懂,愿意听,喜欢听。让群众闭上眼睛听也能听出来是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