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6条 用时0.018秒
日前,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福州知州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多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我在福建福州时,就提倡多种树,少种草,不能让老百姓挨晒。”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多种树,“不能让老百姓挨晒”,亲民爱民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福......
发布时间:2025.07.31
正史居多,请您谈谈这其中的考虑。耿科研:《汇编》收录了历代正史中“循吏”“良吏”“能吏”“良政”传,以及徐有功、陆贽、包拯、海瑞、陆陇其、张伯行、于成龙等清官的单独传记。以正史为核心选目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廉洁文化“根与魂”的思考和把握。作为中国古代官方史学的核心载体,正史具有不......
发布时间:2025.07.21
区党支部书记或网格长参加活动。会上,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王腾以《从龙泉三问说开去》为题,围绕个人在龙泉的工作经历及感悟展开:首先以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爱国三问”引出龙泉的发展变迁,回应了“龙泉会更好”的答案。接着分享个人工作经历,从“搭建党群连心桥”打下基础,到创新“五色花党员志......
发布时间:2025.07.14
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它在于谦的《入京》诗句里:“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它在张伯行的《却赠檄文》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
发布时间:2025.03.10
事和名家名句。潘季驯勤勉敬业、鼎力创新的治河精神和工作态度,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栗毓美:锐意革新 节约成本清代治河名臣中,较为大众熟知的是张伯行(1651—1725)。在其逝后半个世纪,另一位治河名臣出生于山西浑源,他就是栗毓美(1778—1840)。尽管他的名字与事迹并不为大众熟知,但《清史稿》......
发布时间:2025.02.21
记、局长李利华出席活动。课堂上,张晓翠围绕“你我向上、家国向前,成为爱祖国、爱家乡、有志向、有梦想的新时代好少年”这一主题,从爱国“三问”张伯苓讲到边防战士陈祥榕;从“科圣”墨子讲到航天专家王永志。整堂思政课事例生动,语重心长,在师生们心中种下了爱国与梦想的种子。张晓翠强调,要传......
发布时间:2024.12.18
辈人生迹履,虽平生道路崎岖,而心胸始终豁达开阔,“心地光明一笑呵”,令吾辈感佩。《先生向北》一书,用纪实文学的笔法、散文的笔调,以文化大师张伯驹及其夫人潘素北上长春为端点,以回环纵横的笔意,串珠挂玉般地展现了1945至1965年间吉林乃至东北文化的景象,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人和事,剖析了......
发布时间:2024.11.20
难时世中,他所思的仍然是要留下自己尚洁的好名声。出狱之后,他决定弃家逃匿于山林之中,为此将家产全部变卖,买了一条船。船将要开时,恰好老朋友张伯雨来访,看到他穷困潦倒,倪瓒以钱相赠。据史料记载,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作《题彦真屋》诗云:“轻舟短棹向何处,只傍......
发布时间:2024.09.20
修课。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我看,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
发布时间:2024.09.02
先后到墨子科创园、滕发科技产业园、中医医院新院区进行实地考察,双方就药食同源项目进行洽谈。3月12日,济南中油华铁公司总经理王协仁、综合部长张伯先、成品油销售部经理宁超;山东港口集团枣庄代表处业务经理王岳松;滕州市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木石镇党委书记、鲁南化工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韩兴阔,......
发布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