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6条 用时0.016秒
字,甚至与之谐音的字也要避讳,否则就要被治罪,不少吏卒因此受到鞭笞。上元有观灯之俗,到了上元前夕,官府贴出观灯告示,但由于怕触怒田登,执笔小吏只好将“灯”改作“火”,张贴出来的竟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令客商和当地百姓大感恐慌。这则故事记载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只许州官放火,......
发布时间:2025.04.08
仅从身边人身边事得到启发,也从历史得到启发。她提及“孟母退鲊”的故事。这位“孟母”是三国时期吴国孟宗的母亲,孟宗本是骠骑将军朱据麾下的一个小吏,人生不得志,又逢夜雨屋漏,心中充满郁闷与无奈,他觉得自己没有出人头地,对不起母亲,母亲安慰落泪的儿子:“但当勉之,何足泣之。”朱据听闻此......
发布时间:2025.01.16
清同治七年(1868年),在太常寺已做了十年小吏的张联桂被选授广西庆远府理苗县同知。其时,张联桂总结自己在京十余年的官场生活,作诗《自嘲》一首,感慨道“薄宦十年何所有,半肩行李半诗囊”,这句诗成为了他一生清廉为官的真实写照。 离别之际,时任涿州知州的伯父张镕教侄“以居官处......
发布时间:2020.08.11
知已无法逃脱王莽的魔掌,被逼自杀。 品评 何武宦海沉浮几十年,仕途坎坷,数度被革职或贬谪,然无论是在朝在野,也无论是做平头百姓、基层小吏还是贵为三公,频繁变换的是职务或岗位,始终不变的是胸中激荡着的凛然正气,是忧国忧民的热血衷肠,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追求。据《汉书·何武......
发布时间:2018.10.29
李蕃对此更是不遗余力。他断讼以事实为依据,以律法为准绳,不仅迅速,而且能让双方心服口服。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的一天,黄县管理粮仓的一个小吏朱春浩前来报案,声称泥瓦匠李高夫妇盗窃粮食,他为保护粮食误杀两人。李蕃通过现场勘验和周密调查,确认朱春浩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才谎报李高夫......
发布时间:2018.09.19
过了一年,无一人来到。龙为光一看就知道原因,说:“这是赋税劳役不公正的缘故。”到任第二天,急速召集里、书、保、约(里、书、保、约,都是地方小吏)各一人,处在暗中记录居民的贫富情况及壮丁体力强弱的情况,敢有枉报达到三个人的,坚决判处极刑,于是尽得其真实情况。以后凡有公家的劳役,都从......
发布时间: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