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1条 用时0.025秒
藏书服务对象自士子扩至绅商,昔日“藏之名山”的秘府,终成“启牖民智”的公共空间。识仁据德:历代书院读书思想与阅读行为青简含章,芸香盈袖。自孔门弦诵至书院讲席,华夏读书之道,以心法为舟,典籍为烛,溯千年文脉而终成“学达性天”之境界。南宋以降,书院立学规章程,将理学勃兴之际“穷理尽性......
发布时间:2025.06.10
喜欢招贤纳士,在当时享有美誉。《世说新语》根据内容分类编排的36门中,其中上卷4门依次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无疑浸润着儒家“孔门四科”的神韵和遗风,表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着尊孔崇儒的一面。但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表述及蔑视礼教的观点,不难看出刘义庆和他属下的编者们,持有与正......
发布时间:2025.06.04
不容然后见君子。”这句话穿透历史的迷雾,照见人性最深重的困境: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与内心那个乡愿角力,都在与世俗标准的引力场做着隐秘的抗争。孔门“弦歌不绝”的典故总令人心颤,而孔子那份惶惑反而让圣人人格更具温度,恰似暗夜中的北斗。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那些剥落金粉的菩萨,正是岁月磨损......
发布时间:2025.03.12
7年生于晋国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卒于公元前420~前400年之间。其先祖世为卜官,故以卜为氏,六世祖为晋文公名臣卜偃,颇有家学渊源。他15岁拜师入孔门,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患难与共;弱冠之年任卫国行人(外交官),颇有政绩;自卫返鲁又任鲁国莒父宰,两年后回到曲阜协助孔子“作春秋”,并为其他弟......
发布时间:2024.02.26
专注、执著、有韧劲,其成功的概率也不低。 孔子对“学”的重视,非同一般。整部《论语》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置于全书之首,应非偶然。孔门七十二贤人,弟子众多,可是孔子却独许颜回为“好学”。在孔子看来,“好学”当是难得的品质。无论从孔子所自豪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
发布时间:2023.09.14
《庄子》里记载,或虚构了三段与弹琴唱歌有关的孔门轶事,一段是“弦歌不辍”,一段是“弦歌于室”,一段是“随弦而歌”。所谓“弦歌”,就是跟着琴或瑟歌咏。中国古代的琴,是一种弦乐器,早期是五弦的,后来又增加到七弦。中国古代的瑟,也是一种弦乐器,一般是二十五弦,每根弦上有柱,移柱就可......
发布时间:2023.09.05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些皆落脚于一个“俭”字。其道理在于,内心的宁静平和是建立在俭朴和淡泊的生活之上的。所以,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回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他自己却能“乐亦在其中矣”。 戒奢崇俭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发布时间:2023.08.22
颜氏是一个“世善周官、左氏学”的家族,且颜之推早早就能传承家学。周官即《周礼》,左氏即《春秋左氏传》,皆为儒家经典,须知颜之推的祖先颜回乃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这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弟子十分喜爱。当时南朝风气好谈玄,颜之推十二岁时,梁朝湘东王萧绎开讲《老子》......
发布时间:2023.03.24
我死乎!民将安归?”孔子也哭着说:“子产,古之遗爱也。” 子产相郑,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并且做到了明察秋毫,故“民不能欺”。 子贱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贱在单父为官时,“弹鸣琴,身不下堂”,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治理单父,每天早起星星高挂天上时就出门了,直到晚上星星又高......
发布时间:2020.08.28
为人雍容大度,多次向孔子问“政”、问“行”,并且把老师对自己的教诲写在衣带上,时刻提醒自己。子贡,本名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学生,孔门十哲之一,曾任鲁国、卫国之相。《论语》中对子贡的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有很高评价、其传记篇幅在孔门弟子中是最长的。 《论语·子......
发布时间: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