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5条 用时0.013秒
不阿、明辨是非、不畏权贵、司法公正等品质,以使权贵不敢肆意妄为,奸佞之人无所遁形。“铨选部”系统梳理从周代“以德诏爵,以功诏禄”至隋唐确立吏部专掌铨选的演变脉络,为理解古代选官体系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该部还辑录汉至五代各朝铨选的具体规章制度,包括资格限制、选拔方式、考核迁转、地域政......
发布时间:2025.07.21
“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寥寥数语,尽显其对欲望的管控之严、节制之慎。见欲而止,正心修德,是为官智慧。《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任吏部尚书时,县令袁毅为求升迁,贿赂公卿,许多人都接受了他的礼物。当他把“丝百斤”送到山涛家里后,山涛却收而不用,一直悬于梁上。后来,袁毅的事被......
发布时间:2025.04.14
官动府、对簿公堂不可。黄家是名门望族,官宦之家。崇祯七年,叔侄进京赶考,考取同榜进士。其叔为古滕黄氏之五世黄祖年,字澄海,赐名黄世清,官至吏部员外郎、授户部主事;其侄黄家瑞,字正(祯)臻,官至礼部中丞员外郎、中丞右院御史大夫。据古志云:“时称二黄,威声远播,巍然称雄。”据传,何家......
发布时间:2024.10.21
受曰廉,不污曰洁”,指的是不受财货、拒绝腐蚀。为官治政要做到这点,心有定力、矢志不移尤其重要。韩愈《顺宗实录》记载,唐永贞年间,韦夏卿担任吏部侍郎,其族兄韦执谊接受他人的贿赂,替人谋求官职,向韦夏卿的袖中塞金子。韦夏卿正色道:“你我二人有赖先人德惠,方在朝廷为官,怎可如此自坏名节......
发布时间:2024.08.26
都颇有建树。 虞山藏书派始于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他们开启了该派藏书并将书籍校勘、刊刻发行的新里程。赵用贤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生平藏书两千多种,逾万册。他著录的《赵定宇书目》记录所藏经书、史书、子书、类书等三千多种。赵琦美为赵用贤之子,因父亲......
发布时间:2023.09.13
乾所,明朝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次年来任滕县县令,政绩卓著,在官道两旁植树种花,立有《滕县官道碑》。后任吏部主事、郎中、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等职。著有《鹤唳草》《实政录》《乡行录》等。 赵邦清廉洁事迹: 赵邦清36岁初任滕县县令,为治理滕县,他......
发布时间:2022.05.13
乾所,明朝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县永和镇于家庄)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次年来任滕县县令,政绩卓著,在官道两旁植树种花,立有《滕县官道碑》。后任吏部主事、郎中、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等职。著有《鹤唳草》《实政录》《乡行录》等。 赵邦清廉洁事迹: 赵邦清36岁初任滕县县令,为治理滕县,他......
发布时间:2022.05.13
书房。供职勤谨,应对称旨,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廷玉(1672—1755年),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历任文渊阁、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及户部、吏部尚书,为官长达50年,“历得三朝,遭逢极盛”。父子宰相可谓政绩突出,为世人称道,而且桐城张氏举业不断,名宦迭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和传......
发布时间:2019.04.24
前人转为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杨万里以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为终生效法的榜样,一生力主抗战,曾官至秘书监、宝谟阁学士,担任过吏部右侍郎。 杨万里满怀报国之志,人老矣,平生抱负未展,虚负凌云万丈才。特别是在清明时节,这种暮春的伤感情绪,于惯看风云、忧国忧民的老人而言......
发布时间:2017.03.15
抑豪强,体恤平民之苦,以仁抚民。县内豪贵之人多以财贿赂满德安,满德安“耻与为伍”,予以严词厉拒。于是豪贵们勾结起来,污蔑满德安。满德安被吏部审查,后经查实官复原职。道光三年(1823年),满德安被调到宜君县(今陕西宜君县)任职。宜君地近陕北川东,多山缺水、土地贫瘠,百姓生活贫困。满......
发布时间: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