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8条 用时0.014秒
以说不仅康熙帝对于成龙有“天下廉吏第一”的论断,这一论断也为当时的官民共同认可。《于清端公政书外集》保存了最真实的情感记忆——百姓的哭声、同僚的震撼、后人的追思,这是官方史书难以完全承载的,堪称明清廉政生态的珍贵切片,所以我们将其选入了《汇编》。融入当代语境:让文本焕发时代生机记......
发布时间:2025.07.21
系。史载,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作为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但是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
发布时间:2025.04.14
化脉络中。以费贻和孟尝为榜样的廉州古代官吏,代不乏人。廉州之名始终警醒着他们,勿以不廉污廉州。其中北宋一位叫危祐的官员因直言而被外放廉州,同僚凑钱买了一把扇柄上镶有珍珠的聚珠扇送给他,他感叹道:“方为廉州太守,而执此扇以对吏民,独不愧州名乎?”将聚珠扇退还给同僚,不予接受。史料中......
发布时间:2025.02.13
作非为,经常毁谤他人,顾雍也曾受其诬告。吕壹事败后,顾雍负责审理此案,他自始至终秉公讯问、如实记录,不夹带个人仇怨,更没有落井下石。一旁的同僚心中愤恨,上前辱骂吕壹,顾雍连忙阻止:“官有正法,何至于此!”谦逊内敛,却也不妨碍仗义执言。孙权常召集群臣宴饮,顾雍从不饮酒,也不喜欢这种......
发布时间:2024.12.26
师所未有也”,但一入室内就显得与这座华丽园林不匹配了。张廷玉自述“寝处其中十余年矣,而器具不备,所有者皆粗重朴野,聊以充数而已”,以至他的同僚、王公前来拜访时,不免嘲笑他的“俭啬”。张廷玉却不以为这是“俭啬”,他并非没有钱置办更好的生活用品,但他认为“人生之乐,莫如自适其适”,最......
发布时间:2024.12.18
价收购蝗虫及其幼虫,激发百姓灭蝗积极性,有效缓解了蝗灾。在中牟县的五年任期里,这位贤令办成了无数一举多得的事情,施政成效显著,赢得了百姓与同僚的一致赞誉。陈幼学为官廉洁自律,生活极为简朴,从不收受不义之财。他任湖州知府时,严格执法,为民除害。湖州知府府衙大堂前有他手书的一副楹联:......
发布时间:2024.11.12
食不求精,不论是百姓馈赠的小礼物,还是缙绅登门所带之“书帕本”,均一口谢绝。明代官吏任满回朝或到地方任职,多刊刻图书,以一书一帕馈赠长官或同僚,这样的书在版本学上称“书帕本”,是装潢胜过内容的书,后来竟有人往书里夹银票行贿。时代变迁,“投豆亭”中或许早已没了两盂,但是投豆自省的方......
发布时间:2024.10.29
章,气势因之不振,殆谓此等文字欤?”丘濬致力于整顿当时的写作风气,认为好文风关键在于文章的意旨,文藻措辞则不是考量的重点。因此,丘濬借助与同僚程敏政、王鏊、李东阳等人的诗文唱和,重振平易醇厚的文风,力求“以文章领袖缙绅”,重肃时代风气。痛抑时弊,取贤纳士肃学林丘濬作为明朝中期的文......
发布时间:2024.05.31
赋》中,他表露心迹:“十朋备员越幕,岁将期。顾惟不才,瞢然无补,日以败官旷职为忧”,担心自己尸位素餐,“所幸黄堂(知府办事厅堂)主人甚贤,同僚皆士君子,朝夕讲论,无非民事之要者。”王十朋曾作诗自勉:“不惮勤劳驰禹会,敢忘精白奉尧言。他时上问苍生事,愿竭孤忠慷慨论”,表达自己愿清白......
发布时间:2023.08.24
榜题名,因为不屑官场风气,辞官回家做了一名诗人。但是短期内并没有什么成就,又因为生活窘迫,只能再次踏入官场。这个时候他却发现早年不如自己的同僚已经飞黄腾达,而只有他当官放不下傲气,作诗耐不住清贫,在这种意难平的状态折磨下他发了疯,化作一只猛虎冲进山林,从此浑噩度日。后来李征的故友......
发布时间: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