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1条 用时0.013秒
设计师,研究过地质学、水利学、机械学、解剖学等息息相关。任何专长都不是线性发展,而是“金字塔”式提升,需要庞杂体系支撑才能“更上一层楼”。司马迁有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博采众学,古今中外融会贯通,而能化之,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博采众长不是做“搬运工”,也......
发布时间:2025.05.14
不能阻止其追求理想的步伐;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即便是精兵坚甲,也无法抵御他的坚定信念。正所谓,立志方能坚定方向、获得前进动力。西汉时期,司马迁忍受巨大屈辱而不改其志,以坚定的信念、坚忍的品格和强大的毅力,历时十多年,终于完成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
发布时间:2025.02.13
不使其黯淡无光。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对清、廉、洁这三个字做了解释:“清者,其志之不杂;廉者,其行之有辩;洁者,其身之不污。”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他阅读《离骚》《天问》《招魂》等篇,“悲其志”。在他的心目中,屈原的作品与人品均为世之楷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发布时间:2025.01.16
部治国纲领——《仲虺之诰》;2300年前,齐相田婴、田文父子在这里扩建薛城,至今城垣犹在,气势磅礴;2000年前,薛人叔孙通为刘邦制定礼仪朝纲,被司马迁尊称为“汉家儒宗”……在古薛这块宝地上,孕育出许多历史名人,演绎出许多人文故事,留下了丰富的古薛文化。《古薛文集》编排内容分两个栏目——“......
发布时间:2024.12.18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拥有在磨难、苦难中坚忍不拔的意志、超凡的忍耐力和定力,是成事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司马迁忍受巨大屈辱而不改其志,以坚定的信念、坚忍的品格和强大的毅力,历时十多年,终于完成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
发布时间:2024.09.20
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唯有以身为范、修身正己,然后方可正人、化人;否则,就“如曲表而求直影,影终不直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司马迁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评价汉代名将李广。这样的评价,与李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风范是分不开的。李广为将清廉勇猛,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
发布时间:2024.08.12
于所派接待的随从也不过三个,清廉俭约可见一斑。正史中鲜有为县令立传者,而《新唐书》为何易于立传,正是基于百姓对何易于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第一次提出了“循吏”之称,他心目中的循吏,主要是指能“奉法循理”者。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认为循吏是促成“法平政成”的......
发布时间:2024.08.09
物情。离堆太史公,青莲老先生。悲鸣伏枥骥,蹭蹬失水鲸。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险艰外备尝,愤郁中不平。山川与风俗,杂错而交并。”认为只有像司马迁和李白那样,走遍天下,备尝艰辛,才能对人生有深刻的感受,写出个性鲜明的作品。同样意思的话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说过:“大抵此业在道途则愈工……......
发布时间:2024.07.29
凭借实录的精神,《晋纪总论》还不足以为历代史家所推崇。《晋纪总论》的价值更在于干宝对人事盛衰的关切,对治世之道的思考。自《春秋》以来,直至司马迁《史记》,史家都在关注“天人之际”,思考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干宝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他在讨论人事盛衰时也受到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例如他言......
发布时间:2024.06.25
春秋》有一种内在的韵味,韵其实就是律,扎希尽量按照韵律组织文字,捕捉不可言说的“内美”。《吕氏春秋》不像其他先秦典籍那样有很多译注本,尽管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它的重要性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不可否认的是《吕氏春秋》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思想结晶,它所保留的科教文化方面的历史资......
发布时间: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