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0条 用时0.014秒
即兴的诗笺,贴在灯棚下,悬于门楣旁,烛火融融,万人争看。郑洛英所言打油诗,并无轻贬百姓诗歌之意,显然是带着几分赞赏的。三坊七巷的读书人博得功名,做官也极重清誉。这正是千百年的读书传统养出来的地方风尚。清乾嘉年间学者、诗人陈寿祺自幼好学,五岁发蒙即手不释卷,常青灯黄卷竟宵读书。他中......
发布时间:2025.07.31
这种世风影响,与农人、樵夫真诚相交。他在《杂诗》中写道:“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诗句道出了他的交友态度——不以功名利禄论亲疏,不因门第高低分远近,只要相处欢愉,即便是田父耕夫也可相交。陶渊明归隐后,常与乡邻往来,他在田间地头与农夫共话桑麻,在自家屋舍与......
发布时间:2025.07.21
米,彰显官宅规制与儒家礼制。建筑群南倚笔架山,北临东阳江,雅溪穿流,街巷纵横如棋盘,院落连片如城郭。卢宅入口处的牌坊群,堪称一部立体的家族功名史,其中“风纪世家”牌坊尤为壮观。此牌坊采用“三间四柱三楼式”结构,主楼歇山顶翼角高翘,鸱吻吞脊,象征监察官“不畏权贵、剑指云霄”的气节。......
发布时间:2025.06.23
“癸丑之三月晦”,公历1613年5月19日。现在每年的5月19日成了中国旅游日。从“有方之游”到“万里遐征”青年徐霞客舍弃了传统读书人孜孜以求的科举功名之路。他主要依靠步行完成了实地勘查、游览、探险域内诸多名山大川、秘府奥境、奇异景观的宏愿。纵观他的旅行生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朝万历四十......
发布时间:2025.01.07
待金钱,为官者重在戒私。岳飞曾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而明代谏臣杨继盛则在《言志诗》中直吐胸怀:“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男儿志在报国立功、拯救苍生,怎能在敛财上耗费心神呢?要做到临财绝不苟取,才能永葆清廉,后来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被害,临刑前留下绝笔......
发布时间:2024.10.22
钱相赠。据史料记载,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作《题彦真屋》诗云:“轻舟短棹向何处,只傍清水不染尘”,以此表明自己不被功名物欲所惑的决心。“每叹世人辄学云林,不知引镜自窥,何以为貌!”清康熙年间以史才著称的倪灿如此评价倪瓒。伴着月光翻看倪瓒的书画,简淡平远、清......
发布时间:2024.09.20
背后,蕴含着静心笃志、潜心研究的状态和力量,这不仅是薛其坤团队的制胜法宝,也是科研创新与突破的钥匙。“静”是对浮躁的克制,对艰苦的忍耐,对功名的淡泊。心之所以能“静”,在于志有所“笃”。“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支撑薛其坤将重复且辛苦的作息坚持30多年的,是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发布时间:2024.08.09
不求上进,岗位上不敢担当、不愿付出,这样的“不争”同样也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当如《道德经》中所说,“为而不争”。在担当作为上争先恐后、在功名利禄上主动谦让,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李大钊在北大任教时,把大部分收入用来资助同志、接济贫苦青年,而他自己的午饭几乎都是大饼馒头就白开水,许......
发布时间:2024.02.26
由于参加反袁世凯的斗争,董必武被捕入狱,备受折磨,但这丝毫没有动摇董必武的革命意志。出狱后,董必武向家人赋诗一首,“重违庭训走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旋转乾坤终有日,神州遍种自由花”。董必武积极参加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始终践行着报效祖国的初心。1940年10月,在给徐......
发布时间:2024.02.22
瓶花、一把古琴、几方顽石,吟诗作画、著书立说、饮茗抚琴、会友往来、品鉴收藏、作课清供。这种独特的精神空间既有“断尘除俗”的意味,也有“牵念功名”之意,使文人之心在“江湖之远”与“庙堂之上”有了周转、游移的空间。这种清雅之美,正如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序》中所描述的:“吾尝见诸老先......
发布时间: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