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条 用时0.017秒
范,官员的道德水准关乎社会、国家的治乱兴衰,所谓“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儒家主张“内圣外王”,只有修身以成圣贤之德,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百姓。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
发布时间:2024.09.30
门人。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心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苦苦思索挽救与巩固明王朝统治的策略,不遗余力矫正文风士风。丘濬秉着儒家“内圣外王”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经世致用”的建议,殷切地希望统治者能将儒学思想付诸统治的实践中。由此,他萌发了通过总结历史经验、阐述儒家治国思......
发布时间:2024.05.31
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可见子夏影响之大,堪称名震诸侯。在子夏的教育影响下,魏文侯、李悝等人对魏国的治理,可说是孔子“内圣外王”之道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使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子夏开创的西河学派,与魏国同时崛起,互相......
发布时间:2024.02.26
》一书,担心世人读后茫然,又不厌其烦地用个人经历条分缕析和盘托出对曾国藩成事心法的感悟和实践,推出《冯唐成事心法》,易读,易懂。的确是曾氏内圣外王的现代版,冯唐深知“知己”“知人”的不易,深悟“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冯唐这本书的好,我只举一个例子。在“如何平衡......
发布时间:2022.10.14
环节。 壹 李存山:宋代的新儒学回应佛、老学说的挑战,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士人之修身,二是社会之治理,这也就是儒家的“内圣”和“外王”。周、张、二程等理学家建构了一套以“理、气、心、性”为核心范畴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达到了与当时的佛、老学说相当的理论思维水......
发布时间: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