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7条 用时0.014秒
干磨成面,和面成团在鏊子上滚烙。燃料是柴或煤。80年代,煎饼大多是摊烙,机器磨糊。2.糊涂滕县人民有喝糊涂的习惯。新中国建立前,平原地区乡民多喝高梁糊涂,山区则以小米为主。新麦登场群众偶尔喝几次麦子糊涂,作为生活调剂。冬季在糊涂中掺入地瓜,俗称地瓜糊涂。较富裕户常在糊涂中掺入豆子......
发布时间:2025.08.18
一块清代古碑,记录了一个矛盾调解的故事:当时枫桥商业繁荣,外地的货通过船簰到这里集散,时间一长,挑夫间有了矛盾纠纷。县里请本地一些有名望的乡民进行调解,最后双方握手言和。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枫桥经验”......
发布时间:2025.07.31
写,倒像一位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漫以血肉,偿彼冷暖徐霞客不仅记载了山川河流、岩洞湖泊,还有旅途中种种关于人和事的见闻。淳朴的乡民,动荡的岁月,交织成明末的社会画卷。在永新有刘姓儒者为其借宿,在永州有穷苦的邓姓瑶民深夜迎宿,让其感慨“始知瑶犹存古人之厚也”,为其旅程增......
发布时间:2025.01.07
”湖南多为山田,适合种植粟米,然而人们懒惰成风,不愿意耕种。李允则在给他们减负捐税的同时,下令农户每月要缴纳马草,且只准是马草,强制性改变乡民不事耕种的陋弊,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在他的刺激下,百姓开始垦山种粟,最后有了“湖南无荒田,粟米妙天下”(冯梦龙《智囊·上智部·远犹》)的......
发布时间:2024.10.14
终和平解决了外事纠纷,达到了保全国体、保护百姓的目的。查文清即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祖父,金庸曾在作品《连城诀》后记中追忆,祖父去世后,丹阳乡民曾派出两名代表不远千里前来吊唁,可证王仁堪和查文清在处理教案这件事上是深得民心的。 王仁堪任镇江知府时,发现丹徒岗陇阡陌,水无来源,容易......
发布时间:2023.09.12
谈心。在这里,毛泽东被永定苏区党员群众高涨的革命热情深深打动。 9月17日,正是农历中秋节,得知牛牯扑有共产党“大官”,国民党地方团纠集各乡民团,分两路扑向金丰大山进行“围剿”。敌人来势汹汹,形势十分紧迫。危急时刻,中共金丰区委书记陈兆祥立即派出陈添裕等4位赤卫队员赶到牛牯扑竹寮,......
发布时间:2023.09.06
探视,称为“看花”,俗称“掉疙疤”。礼品为衣料、糕点、鲜果、玩具等物。其中大烧饼油条为必备之物,并以此为大宗。民间最重此俗,虽无种痘之事,乡民亦备礼物循例以往,仍称为“掉疙疤”。 四 祝 寿 乡俗,人不过6旬不为寿。过6旬,也只在66岁生日,方有庆寿之举。一般不惊动亲友,......
发布时间:2021.03.25
成疾,次年卒于任内。文林卒时,箧内没有一件温州的东西,连一双鞋也是老家带来的。温州吏民自愿凑集千金为其治丧,家人遵其遗训谢绝一切丧礼。温州乡民为此在华盖山建了一座亭子,名为“却金亭”,以表敬仰。值得一提的是,文林有一个名满天下的儿子,就是明朝书画大家文徵明。 江苏阜宁却金亭,位......
发布时间:2019.09.23
聪训斋语》中说:“言思可道,行思可法,不娇盈、不诈伪、不刻薄、不轻佻。”他居乡时,与人相交“厚重谦和”。他晚年在龙眠山构筑“双溪草堂”,与乡民相处,从不以宰相自居,遇到担柴人,主动让路,与人方便。他认为每个人所言所行不可能“全是”,遇到别人“非之、责之”或“不以礼者”,要“平心和......
发布时间:2019.04.24
布乡野、庄稼遭到噬虐。对此,一个幕友不禁感叹:东翁真是时运不济。 方大湜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迅速召集县丞、县尉商议,责令所有官吏和衙役与乡民一起抗灾。他穿着草鞋,手持竹竿,带领幕友和长随奔赴灾情最重的乡村。经过三天努力,蝗灾得以消除。 解除蝗患之后,方大湜立即投入其他繁务之中......
发布时间: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