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27条 用时0.015秒
也仅仅几亩而已。从幕僚到为官,汪辉祖正是靠着治家以严,才得以“齐家以全”。历史上,很多为官者都重视家教家风,不让子女有居官之乐。明人况钟,两袖清风,廉洁齐家。他在苏州知府任满返乡时,作《拒礼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其子况宁省亲时,文友赠《秋江送别图》,诗中“行李全无......
发布时间:2025.06.16
“第一次”伸手收受红包礼品时,不妨先自省,为什么会送?如果收下会怎么样?及时给自己亮红灯、踩刹车,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为官从政当守正,从始至终保持清醒,面对诱惑,守住底线,一寸不退,一步不让。惟其如此,方能两袖清风,行稳致远。(李长安)......
发布时间:2025.06.04
校。吴玉章还严格要求家人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因为是干部后代就骄傲自满”。由此可见,“延安五老”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令人肃然起敬。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延安五老”不仅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更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全党学习楷模。谢......
发布时间:2025.05.30
情由心生,因为在其心目中,清风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一种辽阔、豁达的心境。清风后来被世人引申为持守清白、不占不贪的高洁情操。元代诗人陈基以“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抒发荣辱皆忘、自在逍遥的心境;元代魏初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抒发青春无限好、淡泊名与利的情怀;明代......
发布时间:2025.04.14
东汉人杨震设立的。也有学者考证,汉代“昌邑故城址”在今天菏泽巨野,与今天的昌邑有区别。无论“暮夜却金”的故事发生在哪,世人对杨震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品格的敬仰却是一致的。史载,杨震“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为“关西夫子”。在出仕之前,他在家乡以教书为生,后来因为人品好、学问好,年近......
发布时间:2024.11.07
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施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施琅病故,按照礼制,施世纶要回家丁忧。江宁百姓闻此消息,恳切挽留,请求未成。百姓深知他两袖清风,积蓄甚少,便每人投一文钱在府衙门口,作为他回家的路费。施世纶坚决不受,但也无法退还,人们便在府门左右建双亭,称为“一文亭”。“一文亭”可......
发布时间:2024.10.29
廉洁勤政的气节,堵住贪腐拉拢的门道,成为以“不贪”为宝、廉慎为师之典范。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期间,施政有方,两袖清风,辞官离任时,百姓倾城相送,令其甚为感动,遂画竹题诗以赠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无数前贤......
发布时间:2024.03.30
心怀“报国之志”,筑牢坚如磐石的信念,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如果过分追求名利和享乐,就会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以“两袖清风不染尘”的正气,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要常存敬畏之心,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时,不被金钱和......
发布时间:2024.02.18
成为“白手套”“代理人”。领导干部的家教家风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自己做到不贪不占、两袖清风的同时,要看好“后院”、堵住“后门”,以优良家风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不断改善。剖析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根子......
发布时间:2024.02.04
杨匏安的子女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四儿子杨文伟在抗日战争时期,随家人到香港参与党的秘密活动。1945年,组织上送杨文伟参加东江纵队。清白持家、两袖清风的家风让杨文伟在日后的工作中也保持着如父亲一样的清廉作风。 杨匏安的一生如他所言的诗文标准一般:“义取敦本务实,辞唯绝俗清高。”斯人虽去......
发布时间: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