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条 用时0.02秒
唐代大明宫中的辉煌宫殿,而今已倾圮,只有那秋草在秋风的吹拂下,倒显出一片生机来。韩琦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令人想到张英所写的“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中华家训实有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特点,古人的所思所为,多有可为今人借鉴之处。勿存侈心张廷玉为官五十年,拥有丰......
发布时间:2024.12.18
编者按:“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争墙,咱让墙,让他一墙又何妨?地过千年换百主,还是人长地不长”,几句诗的背后,是流传已久关于“六尺巷”、“三尺巷”的地名故事。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
发布时间:2024.10.21
居吴姓人家因宅基地发生争讼,张家人便写信给张英求助。张英获悉情况后,当即给家人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诗信后家人顿悟,主动让出三尺界墙。邻居深受触动,亦退让三尺界墙。于是两家之间便有了一条带着乡里温度的“六尺巷”。此后,“六尺巷”的......
发布时间:2024.02.26
张家与吴家比邻,两家之间有一块空地,因建房引起一桩产权纷争。张英接悉家书后,批小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后立即让地三尺,吴家见状也撤让三尺,于是就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张英的一封家书,化解了邻里之争,“让他三尺”的礼让美德,让出一条......
发布时间:2019.04.24
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和官府互相往来,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王鼎更将明朝林翰《诫子弟》一诗改为“多次来信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依然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以谦让的态度解决与邻里的宅基地纠纷。正是二人的志向高远、志趣相投、心底无私,才结志同道合之友,做讲习道义之事。 人是社会成员,不可能......
发布时间: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