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献瑞,恭贺新春。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刘建率全局干部职工对一年来支持滕州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全市人民拜年,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23年,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项目突破”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市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5月,以山东省第2名的优异成绩入选第二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其他3个入选县市分别为寿光市、桓台县、广饶县。此次入选标志着我市正式进入全国县域创新第一方阵,迎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机遇。11月,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榜单中,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26名、山东省第4名。

一、对上争取成效显著。预计40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专项,全年争取上级科技资金可突破7000万元。其中,鲁南化工项目列入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获扶持资金600万元。威达重工、恒瑞磁电、中材锂膜3家企业承担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优秀,获后续资金支持690万元。117家企业获得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822万元。38家企业获得省市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1130万元。

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加大高企培育力度,以高企培育带动高新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值逆势增长,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63%。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筛选98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靠上服务,“一对一”精准指导,预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总数达到20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入库314家,比去年增加69家。

三、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历史突破。全力推进“四个一批”平台建设,即“创建一批省级平台、冲刺一批国家级平台,创新培育一批县级平台、推荐申报一批市级平台”。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平台6家,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新增省众创空间3家,分别是市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聚智人才发展公司、翔宇科技公司;新增省院士工作站2家,分别是信华新格林智慧农业公司与中国工程院赵振东院士、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与德国国家工程院葛兴福院士合作建立;北理工鲁南研究院新认定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鲁南化工、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3家企业被评为省优秀平台,获后续支持资金280万元。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认定滕州市技术创新中心88家。预计全年可获批枣庄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科技平台15家。

四、招才引智工作亮点纷呈。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优势,积极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全年培养引进省级科技人才5人。其中,哈德斯特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鲍贵民入选省创业大赛创业企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裴忠才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纪红兵教授入选省创业大赛创业团队类优胜人选,威智医药外国专家团队入选省级人才计划,威智医药1人入选省海外工程师。同时,引进外国专家1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预计入选“枣庄英才”4人。抓好人才培育竞赛,在“创业枣庄共赢未来”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木科技张子恒取得创业企业组第2名成绩,天合京工新材料科技公司周郑彬获大赛二等奖。

五、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点对点”对接,组织校企合作交流20余次,先后邀请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来滕开展产学研交流;组织60余家企业等企业赴山东大学、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等高校院所对接,一批合作项目顺利推进。选聘山东科技大学11名高层次人才来我市挂职担任科技副总。

六、民生科技扎实推进。全力推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省科技厅汇报创建情况,省厅领导对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省厅关心指导下,不断明确优化创建思路和路径,已委托第三方专业团队完成了园区规划方案,创建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聚焦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围绕马铃薯、黑盖猪等特色农畜产品开展新品种选育创新,3个项目分别列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获扶持资金580万元。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新注册省科技特派员11人,全年共组织90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基层活动838次。

七、科技环境日益优化。全市企业研发活动日益活跃,预计研发投入18.29亿元,约占枣庄总量53%,占比GDP比重为2.03%;356家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为225家,占比约为62.3%;381家企业完成大型仪器设备入网,申请省创新券补贴补助12.5万元。企业科技投入渠道日益拓宽,协助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33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深入140余家企业调研服务,收集技术需求61条,进一步明确科技服务方向重点。

八、双创中心再创佳绩。市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喜报频传,被认定为省众创空间,中心入选省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入驻企业新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围绕服务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与枣庄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等本土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枣庄创新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未来研究院、吉林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人才团队对接,承办了省职业技能大赛市级选拔赛CAD机械设计赛项,先后举办了专家服务基层暨机床产业产学研交流会、智能制造赋能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知识产权专题讲座等活动。

2024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和“工业倍增”战略部署,以强化创新驱动为主线,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在“强工兴产、项目突破”中打头阵、当先锋,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加速强市崛起贡献更大的科技力量。

一是在科技核心指标上求突破。聚焦研发投入、高企培育2项核心指标,靶向施策、精准突破。在研发投入方面,从“提增量、提质量”双提上下功夫,推动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填报质量大提升。在高企认定方面,深入实施高企梯次培育行动,深挖潜力,加强指导,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良好局面。

二是着力加快优势产业创新步伐。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重点,组织实施80项科技创新项目,引导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集中资源、重点攻坚,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

三是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鲁南化工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省级平台加快发展,强化鲁南化工领军企业带动效应,积极打造山东省绿色煤基化工(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突破一批产业技术难题,落地转化一批高科技成果。支持恒瑞磁电、普鲁特机床、威智医药等一批建设水平较高、运营较成熟、创新成效显著的平台,切实发挥好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载体,力争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在滕州落地,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家以上。

四是着力抓好产学研联合创新。深化加强和中科院、山东大学、华中科大、北京理工、山东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企、校地“面对面”交流活动,每年组织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团队“点对点”精准对接,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力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创新引进形式,加快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继续举办好院士专家滕州行等对接活动,让更多高端人才走进滕州、了解滕州、服务滕州。

五是着力抓好民生领域科技创新。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良种工程、优势种养殖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智能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制约农业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化推进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优选更多科技人才充实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大力开展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六是着力抓好创新环境优化。全力保障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科技普惠政策,拓宽企业科技投入渠道,激发创新动力活力。加快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推行科技攻关组阁揭榜改革,大力引进外部创新资源,攻克产业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做优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加快滕州强市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