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滕州坚决贯彻落实枣庄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四上”企业培育和入库纳统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精心谋划、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靶向发力,“四上”企业实现量质齐升。
一、从机制入手,激活纳统工作强引擎。一是高位推动,周密部署。成立工业倍增计划、“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四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印发相关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调度部署“四上”企业纳统工作,以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产业为重点,加速加压推进“四上”企业纳统。二是建强班子,充实力量。组建滕州“四上”企业工作办公室,抽调发改、工信、商投、住建、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税务和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指导开展“四上”企业升规纳统工作,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实时掌握纳统工作动态。印发《入库纳统指导手册》,开展集中培训6次,培训工作人员200余人次。各镇街均成立3-5人的升规纳统服务专班,专职开展摸底排查、入企宣传、纳统服务等工作,确保任务抓细抓实。三是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纳统”的原则,将任务细化到5个行业主管部门、21个镇街,要求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推动,各镇街将任务细分到镇街干部、片区和网格,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从关键破题,实现纳统工作新突破。一是全域梳理,全面摸排。坚持全面覆盖、信息互通原则,用好税返、个体工商户登记、企业注册“三张清单”,以及统计、工信、商投、卫健、应急、教体等行业主管部门“准四上”“种子”企业培育库,实时与各镇街共享信息,实施动态管理、跟踪培育。各镇街组织各片区、村(社区)、网格员逐街逐楼开展入企摸排,确保应统对象“一个不漏”。二是一业一策,精准突破。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充分发挥部门“服务+监管”职能,实现“精准画像”“精准施策”。在律师事务所领域,由镇街司法所牵头对接联系,帮助滕国律师事务所等律所注册企业、完成纳统;在餐饮住宿领域,由商投、市场监管、税务、公安派出所等部门联合跟进,倡导纳税守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引导皓鸿酒店、荣华斋等餐饮住宿企业完成纳统;在批发零售领域,商投部门引导工业企业茁比母婴加快二三产分离,成立乐威贸易公司实现纳统。三是创新路径,深度挖潜。国资部门牵头梳理大宗物料采购、销售贸易量较大的市属国企,新注册成立22家市属贸易公司,目前已全面开展贸易业务。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调研排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等部分高校及医院食堂可单独注册餐饮企业实现纳统,8家民营加油站,以及多家物业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电影院、康养机构、娱乐场所等营业额接近或达到纳统标准。充分利用网格化治税网络,全面、精准、实时掌握小区门头、商务楼宇的市场主体三址(经营、注册、税务登记地址),协助市外注册企业登记转移至滕州,为尽快纳统做好储备。
三、从实效出发,确保纳统工作高质效。一是实施政策激励,提升纳统意愿。针对企业普遍担心的纳统后税费增多的问题,用足用好去年出台的《加快“个转企”“小升规”工作的激励措施》,给予当年新增“四上”企业奖励10万元,分两个年度发放;“小升规”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首次纳统后,自次年度起保持为规上企业的,三年内按照实际缴纳税款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100%、50%、50%给予奖励;批零住餐企业升规纳统后,以实际缴纳税款地方财政留成部分连续三年按季度进行奖励,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已累计兑现财政奖励2000万元(今年以来已兑现870万元)。二是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针对纳统后企业人力成本和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各镇街在协助企业申请滕州市级奖励的基础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升规企业的财务统计人员给予补助。推广善南街道等镇街“政府购买服务”的经验做法,鼓励镇街聘请会计公司帮助企业代理记账和纳税申报,进行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三是强化考核调度,激发工作动力。优化调整对镇街及相关部门月度考核办法,在月度综合评估考核中,提高新增“四上”的分值与权重,对10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考核第1-3名、第4-6名、第7-10名、第11-16名的镇街,分别给予120万元、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财政调度款激励,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