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无障碍| 长者版

以学理方式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时间:2024-07-19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表明理论界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层次和水平,向新的高度和深度提升。体系化注重理论观点之间的逻辑结构、总体框架及其构成的完整性、完备性,学理化注重思想挖掘的深入化、话语表达的学理化、内容阐释的学理化、精髓概括的学理化、理论建构的逻辑化,且深入挖掘重大政治命题和论断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体系化内在要求学理化,学理化服务于体系化。本文严格按照中央关于“体系化、学理化”的要求,在研究和表述中,既知其言更知其义、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既知其语更知其道,在严格同“中央精神”对表并尊重“文本原意”的前提下,力求以学理化方式,精准挖掘相关重大政治命题和论断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且上升到科学体系高度、深入到学理深层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两个大局、社会主要矛盾、大国成为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历史方位”判断的基本框架。 

顾名思义,历史方位就是关于历史发展的位置。从相关文献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个部分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意味着”“五句话时代特征”“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讲的“两个大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等,共同构成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历史方位”的文本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历史方位”进行界定的同时,还蕴含两个明显的方法论框架。一个是横向上,“两个大局”的分析框架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到二十大报告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五个“时代特征”,就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与世界现代化框架中思考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个部分,在对世界历史趋势的观察、把握中,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体现一种“中国—世界”或“民族—人类”的“两个大局”观察方式和分析框架,其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战略全局,世界视野就是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个是纵向上,“大国建设→强国建设”成为一种贯通始终的逻辑分析进路。在对新时代十年的总结中,从基于中国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到转向“强起来”的历史判断;从基于探索世界或人类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全新选择”,到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的历史自信等,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中国发展从大国走向强国的理性自觉和自立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根基

理论的学理化、“时代、实践、文本、理论的根据”、系统为基的战略辩证法,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根基的基本要素。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要向纵深推进,即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向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推进,体系化内在要求学理化、学术化,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建构内在要求必须深入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根基。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对这一科学体系进行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最为纵深最为根本最为厚重的就是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根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基于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所破解的根本问题,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六个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根基,若从学理上加以分析、提炼和概括,就是“系统为基的战略辩证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主干 

哲学根基、时代课题、社会主要矛盾、“四大之问”、“历史意义”“主要内容”和“五为五谋”,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主干的基本路径。 

扎根于“根基”的是树干,植根于哲学根基的是体系主干,体系主干都是扎根于哲学根基上的,没有离开哲学根基的体系主干。这一“体系主干”承上启下,既扎根于“哲学根基”之上,又长出“体系枝干”。 

要确定“体系主干”,需要从哲学根基、时代课题、社会主要矛盾、“四大之问”“历史意义”“主要内容”的文本表述中,有逻辑地提升概括出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枝干 

“新发展理念”“两大布局”“战略安排”,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枝干的基本逻辑。 

从学理逻辑上,如果说“五为五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主干”,那么,“新发展理念”“两大布局”和“战略安排”就是从“五为五谋”生长出来的“体系枝干”之核心内容,可概括为“总体方略”。

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主要内容中,我们可提炼概括出最为核心的内核,即“新发展理念”“两大布局”和“战略安排”,这分别是从“道”“术”“行”三个维度讲的。“十个明确”的逻辑是:方向道路—历史方位—奋斗目标—重大布局—政治保障;“十四个坚持”的逻辑是:治党治国治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十三个方面成就”的逻辑是:党的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防、安全、统一、外交。如果暂且不谈上述属于“历史方位”“体系主干”“全面保障”“领导主体”等的内容的话,留下的核心内容就是“新发展理念”“两大布局”和“战略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就是“体系”之“系”,属于“体系枝干”,亦即为实现“五为五谋”所确定的总体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我们应基于“科学体系”,着重从历史方位、哲学根基、体系主干、体系枝干四个层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从总体上,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破解了超越资本主导逻辑、走向民本逻辑的问题;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全面治理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解决了“两制并存”格局中以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世界向何处去”开辟新路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解决了在世界历史大趋势中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问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长进程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问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使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总体方略问题;等等。

(据《马克思主义研究》)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Webmaster@tengzhou.gov.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