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
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滕州篇章中铸就更多教育辉煌
禾风木铎声悠远,桃李缤纷满庭芳。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向关心支持滕州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向不忘初心、潜心育人的广大教职员工和心系教育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莘莘学子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刚刚过去的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体育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善城善教、学在滕州”品牌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投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赋能每一个学生,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质量更好、规模更大、后劲更足的良好发展态势,先后举办承办省级现场会6个。
一年来,我们聚力扩大投入、提质升级,增加优质资源供给,让学生就读更多好学校。教育布局持续优化。连续17年把学校建设列入政府“惠民实事”,陶山路学校等5处项目建成使用,新增学位9000个,妥善化解小学入学次高峰难题。撤并小规模学校8处,优化师资100余人,开通“亲情校车”92部,服务学生近7000人。各类教育协调并进。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3%,省级优质园覆盖率达53%,成功创建省级科学保教引领示范区。“强镇筑基”实现省和枣庄市级试点镇全覆盖,其中省级试点镇3个。建成联盟学校73对。高考文化课本科一段线、各类本科上线人数再攀新高。滕州三中、滕州五中分别获评省级特色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市竞技体校被确定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成立刚果(金)-班·墨学院,入选中国-东盟技术人才合作项目首批建设单位,申报7个贯通本科专业,升本过线人数大幅增加;获2024年度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银奖各一项,及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
一年来,我们聚力创新赋能、铸魂强师,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让学生遇到更多好老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配备中小学党建工作指导组62个,指导引领全市近1.5万名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亮承诺活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争当“四有”好老师。深化队伍改革。去年通过校园直招、人才回引、公开招聘等方式,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43人;4900余名教师竞聘到高一级岗位,城乡交流教师1000余人。强化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科基本功竞赛获国家级省级表彰22项,13篇案例获省级以及以上奖项或省级刊物发表。“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制定培养方案,举办高级研修班3个;完善后备校长库,选派6名优秀干部到徐州市泉山区挂职学习。成功举办山东省第九届小学校长大会,7名校长在全省小学校长大会和初中校长质量建设大会交流发言。获评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省优秀教师4人、齐鲁最美教师团队1个,成为全省获得同类奖项最多的县市区;并获评省特级教师2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省技术能手4人、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2人入选齐鲁教育名家人选名单。
一年来,我们聚力“六声”教育、五育融合,把牢立德树人根本,让学生发展更多好素养。思政教育走新入心。建立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思政课制度,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4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常态机制;获批第二批省学校思政“金课”立项课程1个,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个。育才质量显著提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经验做法在《山东教育报》推介,姜屯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获评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木石中学张永东荣获第十六届宋庆龄奖学金。在全省率先实施信息技术小初高贯通式培养,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省一等奖1人、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全国一等奖1人。“六声”教育全力推进。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市级赛事36项,校级赛事3200余场次,参与学生70余万人次。读写育人成效显著,全市获得国家级作文征文大赛省一等奖以上109人,其中1人荣获“叶圣陶杯”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一中辩论社荣获2023华语辩论世界杯高中组季军。体教融合不断深化,今年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及以上金牌21枚;滕州一中斩获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1金1银2铜佳绩,滕州三中获全国中学生武术锦标赛6金4银3铜,位居全省第二;新增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一年来,我们聚力系统推进、惠民利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让学生享有更多好服务。智慧教育硕果累累。建设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育数据可视化中心平台及阅卷中心,建成基础智慧校园平台155个,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学校26所。通过“智能技术+评价”大数据,精准评价学生学习行为。顺利通过省智慧教育示范区验收。教育改革特色鲜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131个案例入选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经验及案例,增值性评价改革被确立为省评价改革试点项目,举办全省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现场研讨会,“双翼五维三贯通五提升”增值性教学评价经验在全省推广。保障服务日臻完善。推行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实现群众入学“零证明、零跑腿、掌上办”。“小切口”专项整治扎实有效,324处校园食堂实现自主经营,270所加入公益性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平台,日均采购额达107.6万元。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成立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诊治中心及公益咨询平台,6人入选山东省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发放各类助学金3499.1万元,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3885.2万元,8.7万名学生受益。常态化开展“1530”安全教育,深化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及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校园安全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态势。
山河远阔,道路明辉;初心致远,使命敦行。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六声”教育,深化“五育”融合,持续深化学生全面培养体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改革,把“善城善教、学在滕州”品牌擦得更亮,为加快推进“中华善城、现代滕州”建设贡献更大教育力量。
一是在优质均衡发展上抓长效。实施滕州一中等6处中小学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力争滕州一中三期改扩建工程明年8月份建成使用,育才中学续建工程明年6月底前竣工。通过化工学院原校区改造、职教中心转型综合高中、扩大现有高中招生规模等方式,新增普通高中学位2000个,完成省和枣庄普通高中学位扩增任务。实施15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校园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稳妥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做好校车、午餐等服务工作。继续推行集团化办学,提升城乡中小学校融合发展体(共同体)、学校联盟建设质量。
二是在育人模式构建上聚合力。深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树立思政育人特色品牌。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探索跨学段贯通育人模式,推进一中与国内知名高中合作,与知名重点高校和双一流大学共建优质生源基地。深化“六声”教育,举办市级层面各类文体活动100场次,学区学校层面不少于1000场次,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行动,实施明眸、皓齿、正身、立心、彩虹伞“五项工程”,建设校园自救自护教育场馆40个,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覆盖率达到98%以上。整合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和各种社会资源,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三是在学校内涵建设上显成效。大力实施课程方案落地、教学评价牵引等“八大行动”,管好学校、管好教师队伍、管好课堂教学,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质量跃升。构建高质课堂体系,以增值性评价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深耕课题研究,推进教学变革,确保课堂节节达标。支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申报国家“双高计划”院校;抓好中高职各级赛事工作,力争2个赛事入选国赛。支持体校内涵式发展,巩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非寄宿制中小学开展午间“平躺睡”工作。
四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深作为。建立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的师资配置动态工作机制,做好教师补充工作。系统推进“三名”工程建设,继续举办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论坛、教师协同发展共同体活动,精心设计培养人选研训活动;建立“三名”工作室60个,辐射带动500名以上青年教师梯级发展、专业成长。优化教师分类分层培训,组织好全员远程研修、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高级研修等工作。树立榜样典型,组织好“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十佳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
五是在完善教育治理上下功夫。注重教育督导评价,落细落实“双减”政策,严格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认真抓好双枣平台、政风行风热线办理,持续深化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教辅材料征订、校服选用采购。以最严要求提升校园安防水平,巩固提升“四个100%”建设成效,突出抓好防溺水、防欺凌、消防安全、校车安全等重点,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围绕意识形态、师德师风、职称评聘等领域,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