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辞龙尾春光好,山舞蛇姿景色新。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刘建率全局干部职工对一年来支持滕州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全市人民拜年,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24年,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项目突破”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市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榜单中,滕州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25名、山东省第4名。6月份,市科技局党总支被市委表彰为“滕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对上政策争取成效显著。瞄准省市科技支持重点,精准指导企业做好对上争取,全市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列入国家、省市科技专项72个,预计全年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6000万元以上。惠分仪器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脉冲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扶持资金400万元。中材锂膜、北玻院复合材料2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分别获扶持资金982万元、800万元。北玻院(滕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获省重点研发计划军民融合项目1项,扶持资金235万元,中材锂膜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扶持资金20万元。
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2000余家企业近三年销售收入成长性、年度研发占比、专利等情况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潜力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先后召开全市高企认定工作会议3次,邀请第三方专家入企调研挖潜,全年共计组织100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会同镇街全面做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纳统工作,确保应统尽统,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49%。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全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入库370家,比去年增加56家。
三、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历史突破。全力推进“四个一批”平台建设,即培育一批县级平台、申报一批市级平台,创建一批省级平台、冲刺一批国家级平台。威智医药成功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组织力强机械等15家单位申报枣庄重点实验室。认定滕州市技术创新中心171家,全市规上制造业平台覆盖率达81.93%。
四、招才引智工作亮点纷呈。全力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重点人才计划申报工作,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人才3人,外国专家12人。中天聚合刘承果教授入选省创业企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积极做好第六届省创业大赛申报工作,由我市推荐的吉林大学张云鹤、中科院陈同斌入选泰山培育人选(全省前30名),北理工葛震、中昆虫业秦明轩入选市级培育人选,其中张云鹤“新能源汽车800V电机电磁扁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滕州,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国产替代,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五、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深入实施“科技联姻”工程,全面深化和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6月,我市与山东大学成功签约,合作共建山东大学滕州产业研究院,围绕“化机锂医数”主导产业,在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8月,山大产研院理事会成立,运行高端数控机床与刀具、金属熔体结构与液态成形技术、锻压工艺与成形装备3个研究中心,加快引进山东大学优质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
六、民生科技扎实推进。聚焦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主题,以“培育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打造低碳生活”为重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做强马铃薯优势产业 持续引领现代高效农业创新突破”等4个具有滕州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场景,赋能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滕州市北大仓面粉有限公司等企业3个项目立项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获批资金590万元。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全年共组织83名科技特派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基层活动1100余次。
七、科技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步伐。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0.6亿元,比上年度18.29亿元,提高12.6%,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为46.72%。加强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科创成果贷款等各级科技普惠政策宣传落实,配合86家企业办理科创贷款107笔,申请金额5.3亿元,109家企业获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538万元,43家企业获得省市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1280万元,极大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做好企业培育帮促工作,4月份,我局荣获“一企一策”培育帮促特别贡献奖,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金牌服务单位,在滕州日报宣传报道。
八、双创中心再创佳绩。人才引育初见成效,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省创业大赛优胜人选3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鲁班工匠、枣庄手造工匠2人,滕州工匠1人。项目孵化硕果累累,中心在孵企业税收过1000万元、签订外贸订单过1000万美元,中天聚合公司实施项目纳入2024年度省重大项目。科创平台建设加速,专家服务基地基层服务项目成功入选省2024年度优秀项目,联合鲁南研究院成功申报省高端装备研制基地,奥卓新材公司成功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纵深合作,先后邀请济南大学、中科院等10余个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滕开展产学研交流、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并挂牌成立了济南大学——滕州马铃薯加工产业研发中心,和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共建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与张云鹤教授团队签订了项目落地协议。
2025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战略部署,以强化创新驱动为主线,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加快建设“中华善城、现代滕州”贡献更大科技力量。
一是着力加快优势产业创新步伐。持续推动全市创新研发强度和活跃度,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提升到48%以上。围绕“化机锂医数”优势产业,组织实施10项左右创新能力强、转化前景好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予以专项支持。瞄准省市科技支持重点,全力抓好对上争取,力争上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15项以上,争取上级科技资金6000万元以上。二是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四个一批”平台建设,即培育一批县级平台、申报一批市级平台,创建一批省级平台、冲刺一批国家级平台。力争全年新认定市级平台15家,省级以上平台2家以上。重点支持市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聚智人才公司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支持鲁南化工、威智医药、清峦福兴等一批运营成熟的平台加快发展,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转化一批高科技成果。三是着力抓好产学研联合创新。深化加强和中科院、山东大学、山东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继续推进山大滕州研究院建设运行,推动高端数控机床与刀具等3个研究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进山东大学优质创新资源。组织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团队“点对点”精准对接,全力抓好招才引智工作,瞄准省泰山人才、外专双百、枣庄英才等重点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外国专家15人以上,争取在国家级人才引进上实现突破。2024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和“工业倍增”战略部署,以强化创新驱动为主线,努力实现工作新突破,在“强工兴产、项目突破”中打头阵、当先锋,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加速强市崛起贡献更大的科技力量。
一是在科技核心指标上求突破。聚焦研发投入、高企培育2项核心指标,靶向施策、精准突破。在研发投入方面,从“提增量、提质量”双提上下功夫,推动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填报质量大提升。在高企认定方面,深入实施高企梯次培育行动,深挖潜力,加强指导,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良好局面。
二是着力加快优势产业创新步伐。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重点,组织实施80项科技创新项目,引导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集中资源、重点攻坚,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
三是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鲁南化工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省级平台加快发展,强化鲁南化工领军企业带动效应,积极打造山东省绿色煤基化工(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突破一批产业技术难题,落地转化一批高科技成果。支持恒瑞磁电、普鲁特机床、威智医药等一批建设水平较高、运营较成熟、创新成效显著的平台,切实发挥好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载体,力争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在滕州落地,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家以上。
四是着力抓好产学研联合创新。深化加强和中科院、山东大学、华中科大、北京理工、山东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企、校地“面对面”交流活动,每年组织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团队“点对点”精准对接,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力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创新引进形式,加快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继续举办好院士专家滕州行等对接活动,让更多高端人才走进滕州、了解滕州、服务滕州。
五是着力抓好民生领域科技创新。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良种工程、优势种养殖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智能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制约农业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化推进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优选更多科技人才充实到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大力开展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六是着力抓好创新环境优化。全力保障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科技普惠政策,拓宽企业科技投入渠道,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推行科技攻关组阁揭榜改革,大力引进外部创新资源,攻克产业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做优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加快滕州强市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