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向为开发区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发区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刚刚过去的2024年,滕州经开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按照“1336”总体工作思路,锚定“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和工业倍增计划,坚定不移抓招商、上项目、强产业、促转型,呈现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集群加速显现、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体现国家级开发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与担当。2024年,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60亿元、税收41.5亿元,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这一年,我们聚焦项目突破,“稳”的基础更加坚实。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跑出项目招引、建设的“加速度”。一是项目招引量质提升。紧扣“化机锂医数”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成功引进总投资107亿元的新能源材料一体化、总投资53.5亿元的高铁新区临湖片区综合开发、总投资11.6亿元的开放经济产业园、总投资11.2亿元的海鹏高端数控机床等过亿元工业项目20个,投资总额329亿元。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提升,实际到位外资9103万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02亿元。二是项目服务持续优化。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重大项目专班制、重点项目专员制、重大工程片区指挥部制,全要素保障、全流程帮包,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实际困难。三是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威达精工高端数控机床、交大智邦智慧工厂、清峦福兴网联数控机床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规划建设滕发科技、鲁班科创、墨子智造等6个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项目加速集聚,为产业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这一年,我们聚力科技创新,“新”的动能更加强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高标准培育创新主体。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强化企业跟踪辅导,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45家。强化招才引智,完善激励机制,让各类人才在开发区“引得来、留得下”,2024年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硕士及以上人才80人。二是高质效推进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大汉智能首创国内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云平台AI大模型人机对话应用,德萨大数据公司入选2024年度省级优秀大数据产品。三是全方位营造创新生态。对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小微企业实行分级培育、分类管理,“一企一策”帮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迭代扩规升级,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家、总数达到241家,大汉智能科技入选全市首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腾达科技成为2024年全省首家A股上市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这一年,我们聚能产城融合,“美”的底色更加鲜亮。按照高铁新区“以产兴城、先产后城、产城融合”思路,全力打造“中华善城新地标、产城融合新高地”。一是以规划布局为引领,全域化推动“以产兴城”。突出“产业带动、空间突破、全域振兴”,科学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综合配套服务区、墨子湖片区、CBD商务区、安置区及化工学院片区、高端居住区等七大功能片区,一体推进、互为补充、错位发展。二是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全过程推动“先产后城”。坚持高标准招商、高效率建设,中材科技拉挤板、鲁班数控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抓好水、电、气、网等要素保障,完成1056亩土地征收、601户房屋拆迁工作。积极争取金融部门贷款,引进外资4690万美元,有力保障高铁新区建设资金需求。三是以集聚人气为导向,全方位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实施临湖大道、呈祥大道等路网建设,实现高铁新区与主城区融合。建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启用市人民医院高铁新区院区,实施中医医院迁改项目建设;推动英华中学并购辅华中学,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枣庄工程技师学院加快建设。实施荆河上游、小洪河综合治理,建成养德、善渊湖、小洪河、荆泉公园及荆河东路“善文化”绿化廊道,城市发展环境、品质内涵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我们聚势营商环境,“优”的服务更加提升。秉持“您今天的服务,企业满意吗”和“企业有困难,先找开发区”的服务理念,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开展经开区南区、洪绪片区、高铁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并经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高效完成35KV中塑线、10KV王开线等12条供电线路迁改,实施益康大道、祥源路等18条道路近33公里的雨污管网改造。鲁南化工园区“扩区增容”加速推进,投资22.4亿元的基础设施综合提升基本完工。二是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扎实开展“企业满园”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整合区内工业用地,按照“技改新上、对外招商、收储盘活和依法处置”的“3+1”工作思路,盘活日普车业、传化产业园等闲置低效项目19个,盘活土地2006亩。三是持续优化软环境。高效推动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成功争取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深入开展“送政策、谋发展、解难题”活动,大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队伍,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锚定“招商引资主力军、项目建设主战场、企业培育主平台”的发展定位,大干快上、奋勇争先,全力建设国家级一流开发区,为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